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倾宋未删减版TXT > 第531部分(第1页)

第531部分(第1页)

叶应武的脸色更加阴沉三分,伸手接过来这绢布递给张世杰,而章诚沉声说道:“为了送出这份布防图,锦衣卫主动暴露了几名线人,让蒙古人以为咱们是为了撤退才有这么大动作的,不过估计过不了多久蒙古人也就能回过神来,知道咱们实际上已经摸透了他们的布置。”

顿了一下,章诚接着说道:“十天,十天后如果还不发动进攻的话,这张布防图十有**就要失效了。”

叶应武霍然扭头看向张世杰,张世杰的额角上不知不觉得已经有汗水流淌下来,沉默了良久,方才看向叶应武,沉声说道:“陛下,十天正正是荆湖军和宣武军抵达了之后能够修整完全的时间,但是这十天之中还得包括从太原府到雁门关进军的时间”

“来不及修整了,十天已经是最低期限,”叶应武的声音转冷,“现在就传令荆湖军和宣武军,务必在三天之内抵达,这样我们才能够确保六天之后这个时候,大明已经展开对于雁门关的进攻!”

张世杰的喉头滚动一下,本来还想说什么,最后还是将那一句话咽了下去。而他身边的姚枢更是一言不发,显然身为山西行省安抚,他很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叶应武既然已经下达了军令,他就竭尽全力去完成便是。

“臣遵旨!”张世杰拱手说道,转身下去布置命令。

而姚枢也想跟着张世杰告退,却被叶应武伸手制止,紧接着叶应武看向陆秀夫:“君实卿家,诚子前来是为了布防图的事,你呢?”

陆秀夫站起来将衣袖中的奏折递给叶应武;“陛下,这是户部的奏折,此中包括此次大明北伐各路主力战军消耗的钱粮以及器械等的资料,另外还有对于结束这一场大战还需要多少消耗的预估。”

叶应武点了点头,打开粗略的扫了一眼,脸上露出沉思的神色,片刻之后抬头看向陆秀夫:“也就是说现在蒙古鞑子抛给咱们的这些难民,数量已经超过了之前户部的预算,所以现在就算是源源不断的从南洋转运粮草,恐怕前线也很难支撑半年以上?”

迟疑片刻,陆秀夫点了点头,而章诚在一侧也面有愧色的说道:“陛下,此事锦衣卫也有错在身,毕竟统计蒙古境内百姓的数量本来也应该是锦衣卫的责任,只是不曾料到因为蒙古人的暴行,所以很多百姓全都隐藏起来,或者向其余地方逃难,这也使得蒙古人对于自己境内到底有多少百姓也不是很清楚,所以锦衣卫从他们内部取得的资料现在来看有很大的缺陷,至少在百姓的数量上,咱们少算了十余万,而且这十余万主要都是各处逃荒的妇孺老弱难民。”

叶应武微微挑眉,他知道平白多出来十余万老弱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明并没有办法在这其中获得需要的劳力,甚至还要多分出粮食来接济他们,或许这些老弱吃的并没有明军主力战军的士卒多,但是终归是粮食,十余万人每天消耗的实际上就已经可以顶的上至少六七万大军的粮草,也就是顶的上明军的一支主力战军,这也就说有这十余万人在一天,大明就要有一支主力战军早一天撤出战场。

而户部之所以明确指出支撑半年,显然是说以现在大明的国力,想要将这十万难民也一并消化了,还得需要半年。

陆秀夫看向叶应武,有些为难的说道:“陛下,这半年也是根据今年夏收能够正常而做出的判断,所以很有可能连半年都支撑不住,毕竟一旦夏收出了问题,这些军队和难民就必须等南洋的粮草运到,到时候已经是半年之后,中间必然有一段时间需要所有人都饿肚子,这绝对是不可能的”

叶应武点了点头,看向陆秀夫:“也就是说咱们现在的时间,最多只有半年,必须在半年之内结束对蒙古的战事?”

陆秀夫沉默片刻,郑重的应了一声。

缓缓放下手中的奏章,叶应武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姚枢脸上也浮现出凝重的神色,显然这十余万难民的安置主要都会交给山西行省来。(未完待续。。)

第五百八十一章 禹地悉归龙虎掌(下)

章诚先前一步,沉声说道:“陛下,雁门关锦衣卫还送过来一条消息,蒙古鞑子的粮草也已经不多了。”

叶应武点了点头,这倒是在预料之中。蒙古人的粮草本来是通过草原南下,然后经过大同府运往雁门关,结果谁曾想到现在大同府已经被明军控制,就等于切断了蒙古军队辎重向南运输粮草的可能,而通过岢岚水,蒙古人也很难以将大量的粮草运输过来,最多只是进行略微的补充。

而且在这之前,蒙古大军除了接收从北面草原运来的粮草外,因为有大量的粮草缺口,所以甚至不得不就地劫掠,这也使得山西行省的汉人和蒙古离心离德不说,现在山西行省掌控在大明手中,只有雁门关到岢岚水一线还在蒙古人掌控之下,这些地方都是崇山峻岭,但是也意味着土地贫瘠很难供养军队,就算是百姓偶有存粮,在之前实际上也已经被抢夺的差不多了。再加上这些天和明军对峙中的消耗,蒙古军队本来也没有多少粮草可以使用,所以锦衣卫关于蒙古人粮草不足的消息应该是正确的。

叶应武来不及多想,直接转身向着刚才的议事堂走去,而陆秀夫三人对视一眼,也跟了上去。

无论是哪个时代,一支掌握了足够多情报的军队,就算是难以在短期内扭转在其余方面和敌人之间有可能存在的劣势,但是足够他们在行动上占据主动和先机,有的时候这就是一场大战胜负的关键所在。

所以明军对于侦查队伍的组建很是完善,暗地里有六扇门对内、锦衣卫对外,而且这两个组织在关键的时候还能一起行动暂且不说,在军队明面上,各路主力战军的哨骑都绝对是军中最精锐的士卒组成,而且他们足够的战斗经验以及魄力能够帮助他们在得到足够充分的情报之后活着从敌人的手中回来,

随着战火的磨砺,明军中实力强悍的哨骑已经越来越多,这也使得明军可以不再依赖六扇门或者锦衣卫单方面的情报。毕竟这些在暗地里的密探组织一般获取情报都是依靠线人,一旦线人获得了假情报或者实际上已经反水,就算是锦衣卫和六扇门也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解决情报缺乏或者情报错误的难题,到时候明军反倒是因为情报真真假假难以区分而陷入了被动。而且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六扇门和锦衣卫一般收买的都是位于后方的敌人,前线的将领士卒之流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容易用什么打动的,所以这也就意味着有的时候情报送到便已经有所延误,或者根本没有办法获得和前线有关的情报,并没有太大的作用。

而现在有了实力足够强大的哨骑,明军就可以依据双方传来的不同情报进行比对和重合,从而判断其中的真假以及通过两条情报进行相互补充,得到关于敌人全面的消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