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应武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让他进来,为几位相公看茶。”
脚步声传来,官袍披在有些瘦削的身板上,江铎大步走进来,和之前襄阳血战时候那个年轻气盛的后勤总管不同,身居户部侍郎的江铎,此时看上去更有几分沉稳之气,而脸上的疲惫之色更是难以掩饰,显然在李叹缺席的情况下,他作为谢枋得唯一能够依赖的助手,忙的天昏地暗。
“臣参见明王殿下。”
叶应武点了点头,对于江铎这种同窗也没有什么好客气的,当下里开门见山说道:“国弼,如果现在朝廷想要对安南用兵,出动水师步卒总计人数近十万,户部能够用多长时间调集足够的粮草、金银和运输神卫军至少三万人的船只?”
江铎一怔:“安南?安南犯境?”
“安南寇我,不能任由其逍遥,某正好趁着这个时候将其斩草除根。”叶应武声音之中带着阵阵寒意,让所有在场的人都感受到了这位明王殿下的杀机,虽然明王殿下算得上是半吊子文官出身,但是实际上大多数的功名都是在战场上一刀一枪拼杀出来的,所以一旦叶应武下定决心,基本上别人也就没有办法让他改变。
当下里江铎沉声说道:“因为今年江南和荆湖并未遭逢太多战火,没有耽搁春耕,所以夏收的时候都算是收成不错,除去支援北面南阳各处州府的,倒是还剩下很多,原本打算留作开春北伐所用······”
“当务之急是击退安南。”叶应武的目光须臾未曾离开舆图,仿佛要把广南西路和安南印到自己的脑海中。
江铎点了点头,殿下这是打算拖延北伐也要收拾安南了,这些倒霉的安南猴子,什么时候来闹腾不好,偏偏选择现在这等大明刚刚立国需要找什么来立威的时候,安南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心中暗暗盘算一番,江铎朗声说道:“启禀殿下,现在我大明沿江两岸的存粮还足够支撑十万大军三个月的征伐,若是在**万上下更是绰绰有余,只要能够在三到四个月之内灭掉安南,恐怕来年开春还能够支撑十万大军出征月余。”
家中有粮,心里不慌,叶应武终于感受到了这种富足的美妙,想几个月之前自己看着蔡州粮仓当中那难以下咽的杂米心中难受之感,当真是翻身农奴把歌唱。
不过叶应武还是勉强镇定下来,看向张贵。
张贵霍然站直:“殿下放心,三个月足够。”
“此时正值入秋,三月之后便是入冬,”叶应武的声音之中,杀意越来越浓,“秋天主杀伐,那就让安南猴子见识见识,我大明儿郎不是任人宰割!安南终究还是大明之领土!”
苏刘义等人都是朗声应是。叶应武只是给他们指明了大略的目标,真正一项一项的施行还需要他们细细讨论,尤其是水师怎么样才能悄无声息的南下,如何征调商船等等,毕竟明王殿下不能事必躬亲,身为臣子,他们的任务就是把这些细节一一落实。
等到苏刘义四人离开,叶应武方才缓缓的坐回到椅子中。
恐怕只有把安南彻底同化了,才能够避免很多年后的诸多争执和风潮吧,但愿这些安南猴子不会像几百年后那样难缠,不过如果他们不让人省心的话,叶应武也不介意大开杀戒的。
大明新生,就迎来和蒙古鞑子的谈判,使得这个日月普照天下的国度并没有太多的赫赫威名在外,如果不抓紧逮住这安南猴子立威的话,恐怕以后在和蒙古鞑子大打出手之前,还会有很多麻烦找上门来。
杀鸡儆猴,某这一次就用牛刀杀猴子给你们看!
叶应武缓缓攥紧拳头:“小阳子,宣文丞相。”
等小阳子快步去了,一直站在屏风后面的絮娘终于忍不住走出来:“夫君心中作何打算。”
抬头看了一眼舆图,叶应武淡淡说道:“安南到底也只是区区犬吠罢了,牟真正担心的还是蒙古鞑子趁火打劫,所以某不能动,不过张贵是兵部侍郎又指挥水师,而杨宝、李芾、马塈几位将军都是各统率一方主力,原本只有李叔章和马老将军的时候,相辅相成倒也罢,现在四个人三路进军,不能让他们再商量着了。”
“夫君想要另派人坐镇?”杨絮迟疑地问道。
叶应武点了点头:“嗯,到时候要是这几个人互相不服,恐怕就算陈国峻有多么好对付,都要吃亏,前宋五路伐夏的前车之鉴,不能够视而不见。不过现在任忠、宋瑞和君实坐镇京城走不开,某能够委任的恐怕就只有姊夫了······”
突然间想起来什么,叶应武自失一笑:“姊夫向来是任劳任怨,只是恐怕下一次见到大姊的时候,某又要吃不了兜着走了,更何况现在爹爹就在姊夫府上歇息,他老人家听到的坏话恐怕更多了。”
轻轻拉住絮娘的手,叶应武微笑着说道:“絮儿,你先去休息吧,某和宋瑞再谈一谈中元节大祭之事。”(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一章 毅魄归来日
ps:感谢书友菜园上的菜菜月票支持!
七月中元节。
和上元节共赏花灯、庆祝一年的开始不同,七月中元节主要是为了祭奠死去的先祖和亲人,相传在这一天百鬼上街游行,所以又称“中元鬼节”。大明之思想传承自前宋,唐宋虽然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经济发达、思想开化的朝代,但并不代表着她们就会抛弃长久以来形成的迷信思想,甚至帝王家还不会放过这样的节日来增强自己在民间的威信和统治。
不过即使是早有先例,大明的百姓们也没有想到,今天他们竟然会见到这样的中元节。
从前天开始,金陵城东的钟山就已经被封锁,无数的工匠在山上日夜忙碌,一直到今天钟山重新开放的时候,百姓才明白,这两天都发生了什么。在原本叶应武祭天称王的那座天坛周围,钟山上下,全都是汉白玉的一块块墓碑,在苍翠的松柏之间掩映,而赤色的旗帜在一条条新开辟的上山道路左右猎猎舞动。
而在山下的道路尽头,一座牌坊已经树立起来,上面五个遒劲有力的大字足够让所有围观的人暗暗称赞。
“钟山英烈陵”。
白幡在风中默默的飘舞,黑压压的人群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这钟山脚下。他们从来还没有见过有哪个朝代把战死的将士看的如此重,甚至没有哪个朝代能够为他们在本朝天坛旁边开辟一方土地。
站在钟山脚下,文天祥沉沉的呼了一口气,从他这个角度看上去,一座一座的墓碑交替,和那层层松柏相互辉映,仿佛这些松柏和墓碑都在护卫那屹立山巅的天坛。
“明王殿下驾到!”远远的听见一声高喊,从南京城绵延到钟山脚下的无数百姓,下意识的同时看向城门方向,然后缓缓向两边退开,表示他们对于至高无上的王者由衷的敬仰和崇拜。
作为明王禁卫的百战都走在最前面,只不过和上一次百战都公开亮相不同,这一次的百战都不再是世人所知的五百人,足足上千前兵在宽阔的大道上摆出了磅礴森然的阵列。
走在最前面的吴楚材手持“明”字大旗,一身银亮衣甲,衣甲两旁肩头上是昂首向天的猛虎雕刻,而他身后的足足五百名骑兵都是一样的装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