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中的光彩终究不可避免的消散。尚拔都此时只能在喉咙中轻轻地哼了一声,旋即从马背上滚落。只不过刚才几枪都没有刺中要害。他还能虽然浑身鲜血,却依旧想要艰难的在地上爬动,几乎是拼尽全身力气,这个一直没有被重视过的蒙古百夫长喃喃说道:
“南蛮子······南蛮子向西······”
章诚饶有兴致的蹲下来,看着这个将死之人,他流的血已经足够多了,就算是伤口并不致命,也会失血过多而死。轻轻叹息了一声,章诚伸出手拍了拍尚拔都的肩膀。然后狠狠一咬牙挥刀刺中他的心脏。对于这个最后一刻还想要坚持着向大军示警的蒙古百夫长,章诚还是有几分敬佩之情的。
虽然他手下都是一些老弱病残,虽然他不应该鲁莽的带着全部人都冲上山坡,虽然他自己武艺低微面对三四名长矛手就左支右绌,但是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依旧没有放弃。
摇了摇头,章诚站起来,并没有擦拭衣甲上的血迹。这是蒙古骑兵最后的一支百人队了,将这支百人队解决了。天武军就算是彻底和蒙古骑兵擦肩而过。这支蒙古百人队是向着天武军的方向来的,若是不将他们解决掉,万一被发现了便功败垂成了。
当然这也是有危险的,毕竟蒙古人不可能会没有发现自己的一个百人队凭空消失。现在只能寄期望于蒙古人还需要向前前进不少才会停留,并且以为这支都是老弱病残的蒙古骑兵百人队因为害怕打仗而直接跑回城中去了。
章诚身后传来马蹄声,却是叶应武亲自过来。翻下马背。叶应武深一脚浅一脚的走上山坡,一具具尸体七横八竖散落。而尚且完好的战马则直接牵走,毕竟还有光州之战的伤兵。这些马也算是聊胜于无。
“这是蒙古骑兵的后卫?”叶应武轻声问道。
章诚不敢犹豫,点了点头。
“那也就是说,”叶应武有意无意的看向东方,那里虽然没有烟尘,但是在场的人都知道,上万蒙古骑兵正在日夜兼程前往光州,“很有可能咱们还没有赶到随州就会被调头而来的鞑子骑兵追上?”
“不是没有这种可能。”章诚脸色沉重,“而且往往是咱们难以察觉的情况下,只要追上了便是······死地。”
叶应武没有再说什么,反倒是轻轻呼了一口气,正看到杨絮从山坡下快步走上来:“使君,水师前锋已经进抵涢水,只要到了随州以南的涢水岸边,基本上就算是脱离险境了。”
“刘师勇,范天顺,不要让某失望。”叶应武淡淡说道,这一次实际上最后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两个水师都统身上了,只要他们在涢水打得好,甚至在汉水牵制蒙古牵制的好,一路上有惊无险估计就能够平安渡过了,但是如果······叶应武并不打算猜想那种情况下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样的。
大不了拼命一搏就是,自己几天前北上的时候,也没有预料会是现在这样已经很好了的结局。叶应武向前走了两步,看着缓缓前行的大队步卒,似乎下定决心一般,猛地回头看向章诚:
“咱们到涢水还需要多久?”
“按照这样,估计需要在下半夜,而且还是路上一刻不停。”章诚皱着眉头说道,“必须在夜间到达,若是在白天,难免会被蒙古哨骑发现,毕竟随州也是蒙古重兵屯驻的州府。”
咬了咬牙,叶应武冷声说道:“传令各部,加快脚步,全军疾进,一刻不能耽误!”
章诚迟疑地说道:“使君,还有上百受伤的将士,咱们若是全军疾进的话,根本不可能······难不成使君打算放弃他们?”
叶应武转而看向章诚,面色阴沉:“让他们骑马,某的战马还有所有亲卫的战马,全都拿去,另外百战都再匀出来百匹。无论是什么时候这些浴血厮杀的弟兄们都不能随便丢下!”
“使君!”不只是章诚,杨絮以及一侧的江铁等人都是惊呼出声。让叶应武步行,对于他们这些麾下将领来说不啻于奇耻大辱!
叶应武却是丝毫没有给他们争辩的机会,声音愈发冰冷:“怎么,某的命令你们想不听?!”
“末将不敢。”见到叶应武似乎动了震怒,章诚和江铁感动之余,率先单膝跪地。都是好儿郎,周围那一个人眼眶中不是已经湿润?杨絮有些担忧的看向叶应武,终究还是轻轻叹息一声,什么都没说。
侧头看了一眼身边的小阳子,叶应武声音也变得温和起来:“小阳子,把马让出来,跟着某走到涢水,敢不敢?”
小阳子笑道:“这有什么不敢的?大家伙儿谁不是走过去的,这马啊小人早就骑得别扭了!”
叶应武再没有看其他人一眼,和小阳子一前一后率先向着长长的队列走去。而章诚和江铁等人无奈苦笑一声,这个时候谁都没有本事能够让使君回心转意。
不远处,随着叶应武一声令下,原本缓慢的队列也是骤然加速。(未完待续。)
第一百九十一章 变生肘腋最难防(上)
宋,镇江府。
镇江三山,自西向东为金山、北固山、焦山,三山环抱北固湾。而最东面的焦山和最西面的金山都是浮于大江之上,焦山更是有“江中浮玉”的美称。
金山和焦山扼守大江咽喉,也将镇江府水师的战船遮挡住,即使在北岸也看不清北固湾中的情况。自从赵文义知镇江府之后,配合着苏刘义和张世杰在镇江各处大兴土木。
三山之上都是营寨林立,甚至胜于北面扬州。焦山作为镇江西面大江上的咽喉,自然也是重中之重。沿着并不算大的山体,一层一层的营寨堡垒已经有了雏形,大江上更是镇江府水师战船来来往往,一来熟悉水性,二来向岛上运输修筑堡垒的材料。
凭借着镇江府三山,无论是水上张顺还是陆上苏刘义,都有信心将整个大江拦腰折断。
一叶扁舟悠悠,分开浪涛。虽然在众多来往的船只中,这一叶扁舟很是不起眼,但是那一面在船头上高高飘扬着的“苏”字战旗就让江上不少船只主动避让。
整个镇江府,除了镇海军四厢都指挥使苏刘义,还真没有别的姓苏的将军。
小船如飞,很快就靠上了焦山码头。虽然焦山各处还在紧张的修筑,但是至少码头等处都已经有了样子。站在码头上的正是镇海军四厢都虞候张世杰和镇江府水师都统张顺,甚至还有另外两道身影,镇江府知府赵文义和通判郭昶。
此时赵文义和这么多叶应武的心腹将领站在一起,已经能够说明这个曾经一直被架空的隆兴府知府,终于还是倒向了叶应武,真正开始履行他做为镇江府知府的职责。
“任忠(苏刘义的字)兄来的何其晚也?”张世杰站在码头上忍不住打趣道。
苏刘义苦笑一声。径直从小船跳上码头:“某将今天的事宜安排了一下,毕竟镇海军新建,事情未免多了一些。这一次诸位都是匆匆忙忙的赶过来,可是有什么事情?”
张世杰并没有想要回答的意思,而是做了一个请的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