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或者说,这是当权者故意给他们营造出来的局面。
秀才为什么三年造反不成?
除了他们只会引经据典之乎者也之外,更为主要的是他们在之前,从未接触过类似的东西。
现行的科举之举,已然将这些读书人禁锢在了一定的范围内。
你想要飞黄腾达。
你想要入朝为官。
那你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去背诵那些四书五经,记忆那些先贤经典,琢磨如何措辞组句等等。
朝廷的科举制度在这里放着,所有读书人的第一个目标又分外明确,谁会闲的没事去读那些兵书政要和那些管理之策?
没人吧?
毕竟在没有尝试之前,谁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那个命数。
而等到他们在科举落榜铩羽而归的时候,人生已经过去了一小半,这个时候虽然不说知天命,但是心中的傲气已然渐渐消散。
即便他们真有什么鸿鹄之志,可是过往所学的种种,根本就没有能支撑他们争取的东西。
如此一来,也就出了三年造反不成之语。
但。
这是在维持现状的前提下。
可若是如王俨所言一般,将这般现状改变的话。
那接下来势必将有无数的读书人,开始将心力用在那些兵书和治世相关的事情上。
如此一来。
对于皇权的统治而言,就是一个天大的祸害。
一旦这些人心中有了别的念头,过往所学的种种,完全可以让他们付诸实际。
并且。
朱厚照敢保证。
真若到了那般境地的话,绝对不会再出现什么三年不成的嘲讽之语。
整个天下都将变得岌岌可危不说,华夏这片土地也将再无宁日。
天下大乱时,学点这东西可以。
可一旦天下太平了,那就应该甲胄入库、良弓尽藏。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故而。
当朱厚照听到王俨的这般话语后,脸色能好看才是怪事。
而且,这也就是王俨说出来的,但凡换了旁人,朱厚照此刻可就不是变脸这般简单了。
朱厚照深深吸了一口气,看向跪在殿下的王俨,缓缓说道:
“王俨,伱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