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个打退敌人,签订赔款的,竟然还好意思去泰山封禅。
丢人啊。
温禾话里顺带又夸了李世民一嘴。
心中暗自想着,这下满意了吧,能让我回家了吧?
“文人。”
李世民嘴里念了一句,好似没有听到温禾的那句夸赞。
他沉吟了片刻,神情忽然认真的看向温禾。
“你之前建议朕,让庶民黔首读书,日后他们科举,入朝为官,可若是这些人做大呢,他们会不会形成一个新的势力?”
不得不说李世民的眼界确实不凡。
这件事情还没开始做,他便已经想到了这一点。
温禾沉默着没有说话,但李世民已经从他迟疑的目光中看出来了。
“任何势力若是同出一脉,那就必定会抱团取暖,若是让庶民子弟入朝,为了对付关陇和士族,他们一定会团结一致。”
“如此一来,便形成了对峙。”
这不算是李世民自己总结的,而是李世民的教训。
从列国开始便是如此。
所谓的百家争鸣,不就是党争的最初的原型吗?
“后世叫这为党争。”温禾应了一声。
最早有党争这个说法的,应该是东汉吧。
所谓的党人之乱。
但真正指士大夫的,应该是“牛李党争”。
也就是唐朝后期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宗派斗争,也称“朋党之争”。
“不过这件事情陛下并不需要担心,等他们形成所谓的朋党、乡党,那都是几十年,上百年的事了。”温禾说道。
李世民蹙着眉头看向他,想听他继续说下去。
“只要陛下不想让关陇和士族灭亡,那么那些文人便只能成为陛下手里的利剑。”
“另外陛下也无需给那些文人什么特殊的待遇,别像宋朝和明朝一样,又是免税又是免租的,以大唐的现状,根本无需如此拉拢他们。”
其实大唐的条件真的是得天独厚。
有士族和关陇在,士林即便团结一致拧成一股绳,他们也只能成为三角之一。
而且大唐并无文武的区分,这也让大唐没有重文轻武的土壤。
只要皇帝不作死,去掉三角中的一块,那么朝廷便会稳定住。
最重要的是,大唐不需要与士大夫共天下。
更不需要,用什么优厚的代价让那些人为朝廷效命。
老朱是泥腿子出身,怕被文人鄙夷,毕竟确实有人敢这么做。
再加上元人入侵,导致汉学凋零,他这才出此下策。
至于北宋嘛,赵大是为了让文人压制武人。
而李世民不需要学他们,只要告诉天下人,只要读书就能参加科举考试,然后做官。
会有无数人趋之如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