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兵败如山倒
陆逊见蜀兵懈怠,不复提防,升帐聚大小将士听令言:今观蜀兵,足知动静,故欲先取江南岸一营。谁敢去取?
言未毕,韩当、周泰、凌统等应声而出言:当等愿往。
逊教皆退不用(杀鸡焉用牛刀!),独唤阶下末将淳于丹言:逊与丹五千军,去取江南第四营:蜀将傅彤所守。今晚就要成功,逊自提兵接应。
淳于丹引兵去了,又唤徐盛、丁奉言:盛等各领兵三千,屯于寨外五里,如淳于丹败回,有兵赶来,当出救之,却不可追去。二将自引军去了。
淳于丹于黄昏时分,领兵前进,到蜀寨时,已三更之后,丹令众军鼓噪而入。
蜀营内傅彤引军杀出,挺枪直取淳于丹;丹敌不住,拨马便回。
大将赵融一彪军拦住去路,丹夺路而走,折兵大半,正走之间,山后番将沙摩柯一彪蛮兵拦住。
丹死战得脱,背后三路军赶来,比及离营五里,吴军徐盛、丁奉二人两下杀来,蜀兵退去,救了淳于丹回营。
丹带箭入见陆逊请罪,逊言:非丹之过也。逊欲试敌人之虚实耳,破蜀之计,逊已定矣。(虚实,一探便知!)
徐盛、丁奉言:蜀兵势大,难以破之,空自损兵折将耳。
逊笑言:逊这条计,但瞒不过诸葛亮耳(传言:诸葛亮用兵打仗仅“火攻”耳!关羽名
动天下——“水淹七军”!水火不容,二人果不和也!)。天幸亮不在,使逊成大功也。遂集大小将士听令:使朱然于水路进兵,来日午后东南风大作,用船装载茅草,依计而行;韩当引一军攻江北岸,周泰引一军攻江南岸,每人手执茅草一把,内藏硫黄焰硝,各带火种,各执枪刀,一齐而上,但到蜀营,顺风举火;蜀兵四十屯,只烧二十屯,每间一屯烧一屯。各军预带干粮,不许暂退,昼夜追袭,只擒了刘备方止。众将听了军令,各受计而去。
先主正在御营寻思破吴之计,忽见帐前中军旗幡,无风自倒,乃问程畿:此为何兆?
畿言:夜今莫非吴兵来劫营?先主言:昨夜杀尽,安敢再来?(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可知否?)
畿问:倘是陆逊试敌,奈何?(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正言间,人报山上远远望见吴兵尽沿山望东去了。
第八十四回火烧连营智退追兵
先主言:此是疑兵。令众休动,命关兴、张苞各引五百骑出巡。
黄昏时分,关兴回奏言:江北营中火起。先主急令关兴往江北,张苞往江南,探看虚实:倘吴兵到时,可急回报。
二将领命去了,初更时分,东南风骤起。
御营左屯火发,方欲救时,御营右屯又火起,风紧火急,树木皆着,喊声大震。
两屯军马齐出,自相践踏,死者不知其数,后面吴兵杀到,又不知多少军马。
先主急上马,奔冯习营时,习营中火光连天而起,江南、江北,照耀如同白日。
冯习慌上马引数十骑而走,正逢吴将徐盛军到,敌住厮杀,先主见了,拨马投西便走。
徐盛舍了冯习,引兵追来,先主正慌,前面吴将丁奉一军拦住,两下夹攻,先主大惊,四面无路。
张苞一彪军杀入重围,救了先主,引御林军奔走,正行之间,前面蜀将傅彤一军又到,合兵一处而行。
背后吴兵追至,先主前到马鞍山,张苞、傅彤请先主上的山时,陆逊大队人马,将马鞍山围住。
张苞、傅彤死据山口,先主遥望遍野火光不绝,死尸重叠,塞江而下。
次日,吴兵又四下放火烧山,军士乱窜,先主惊慌。
关兴引数骑杀上山来,兴伏地请言:四下火光逼近,不可久停,备速奔白帝城,再收军马可也。
先主问:谁敢断后?傅彤奏言:愿以死当之!
当日黄昏,关兴在前,张苞在中,留傅彤断后,保着先主,杀下山来。
吴兵见先主奔走,各引大军,往西追赶,先主令军士尽脱袍铠,塞道而焚,以断后军。
吴将朱然引一军从江岸边杀来,截住去路,先主叫言:备死于此矣!(祈求可怜乎?)
关兴、张苞纵马冲突,被乱箭射回,各带重伤,不能杀出,背后陆逊引大军从山谷中杀来。
天色已微明,朱然军纷纷落涧,滚滚投岩:常山赵子龙一彪军杀到,前来救驾。
赵云在川中江州,闻吴、蜀交兵,遂引军出,陆逊闻是赵云,急令军退。
云遇朱然,不一合,一枪刺朱然于马下,杀散吴兵,救出先主,望白帝城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