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拉人打架第八回志莫能小
第七回拉人打架
一、鹬蚌相争
孙坚被刘表围住,亏得程普、黄盖、韩当三将死救得脱,夺路引兵回江东。
自此孙坚与刘表结怨。
袁绍屯兵河内,缺少粮草。
冀州牧韩馥,派人送粮给袁绍(匹夫无罪,怀璧其罪。闷声发大财,至理名言)。
袁绍谋士逢纪建议:暗使公孙瓒,进兵取冀州,约以夹攻。韩馥向袁绍求救时,占领冀州(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三方较量,拉一个,打一个)。
绍大喜,依计而行,公孙瓒得袁绍消息(与豺狼为伍,不可报绵羊之心),即日兴兵。
绍使人密报韩馥,韩馥竟想主动请袁绍主持冀州大局,长史耿武建议:不可让袁绍进城。
韩馥不听,弃职而去者三十余人(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远离危险,明智之举)。
袁绍顺利霸占冀州,公孙瓒知袁绍已据冀州,遣弟公**来见绍,欲分其地。
袁绍诈称董卓兵射死公**,公孙瓒起兵伐袁绍,就桥边与文丑亲自交锋(自知之明,尤为重要)。
瓒抵挡不住,败阵而走。
幸得赵云相救,公孙瓒又引军杀回。
袁绍得知先前大军得胜,追赶败兵,遂不作准备(战局瞬息万变,不到最终胜利,不可大意)。
忽见赵云冲到面前,众军皆走,后面瓒军团团围裹上来。
田丰请袁绍躲藏起来,袁绍表示宁愿死战也不躲藏(生死之际,唯死战方可生还),众军士齐心死战。
赵云冲突不入,绍兵大队掩至,赵云保公孙瓒杀透重围,幸得刘备等人相救。
二、拉人入伙
两军相拒月余,有人来长安报知董卓。
李儒向董卓建议:假天子之诏(最早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乎?),差人往,和解之。二人感德,必顺董卓(聪明人动口,笨人动手)。
董卓依计而行,二人果然和解。
公孙瓒再为刘备请功,刘备与赵云分别,不忍相离。
赵云感叹公孙瓒和袁绍一样并非良主(谋定而后动,三思而后行。情况不明便下决断,悔之晚矣),刘备劝慰赵云:还有相见之日,二人洒泪而别。
袁术向袁绍要马,袁绍不给。
袁术向刘表要粮,刘表不给。
术恨之,派人送信给孙坚,使伐刘表(敌人的敌人是朋友)。
三、仇上加仇
袁术与孙坚约定:孙坚取荆州,袁术取冀州(双管齐下,事半功倍),孙坚表示同意(他人“好意”,岂可轻易拒之)。
程普提醒孙坚:袁术不可信,孙坚表示自己打算报仇,没打算袁术相助(不添乱,也是一种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