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令军士辱骂,至晚,方欲退军,山上鼓角齐鸣,却又不见魏兵下来。
维欲上山冲杀,山上炮石甚严,不能得进,守至三更,欲回,山上鼓角又鸣,维移兵下山屯扎。
比及令军搬运木石,方欲竖立为寨,山上鼓角又鸣,魏兵骤至,蜀兵大乱,自相践踏,退回旧寨。
次日,姜维令军士运粮草车仗,至武城山,穿连排定,欲立起寨栅,以为屯兵之计。
是夜二更,邓艾令五百人,分两路下山,放火烧车仗,两兵混杀了一夜,营寨又立不成。
维复引兵退,再与夏侯霸商议:南安未得,不如先取上邽,上邽乃南安屯粮之所,若得上邽,南安自危矣。遂留霸屯于武城山,维尽引精兵猛将,径取上邽。
行了一宿,将及天明,乃问向导官:此处何名?答:段谷。
维大惊言:其名不美:段谷者,断谷也。倘有人断其谷口,如之奈何?正踌躇未决,忽前军来报:山后尘头大起,必有伏兵。
维急令退兵,师篡、邓忠两军杀出,维且战且走,前面喊声大震,邓艾引兵杀到:三路夹攻,蜀兵大败。
幸得夏侯霸引兵杀到,魏兵方退,救了姜维,欲再往祁山。
第一百十一回诸葛亮转世诸葛诞忠勇
霸言:祁山寨已被陈泰打破,鲍素阵亡,全寨人马皆退回汉中去了。维不敢取董亭,急投山僻小路而回。
后面邓艾急追,维令诸军前进,自为断后,正行之际,忽然山中一军突出,乃魏将陈泰也。
魏兵一声喊起,将姜维困在垓心,维人马困乏,左冲右突,不能得出。
荡寇将军张嶷,闻姜维受困,引数百骑杀入重围,维因乘势杀出。
嶷被魏兵乱箭射死,维得脱重围,复回汉中,因感张嶷忠勇,殁于王事,乃表赠其子孙。
蜀中将士多有阵亡者,皆归罪于姜维(兵败皆将之罪乎?)。
维照武侯街亭旧例,乃上表自贬为后将军,行大将军事(自欺欺人乎?)。
邓艾见蜀兵退尽,乃与陈泰设宴相贺,大赏三军。
泰表邓艾之功,司马昭遣使持节,加艾官爵,赐印绶,并封其子邓忠为亭侯。
二、愤起讨贼
魏主曹髦,改正元三年为甘露元年。
司马昭自为天下兵马大都督,出入常令三千铁甲骁将前后簇拥,以为护卫;一应事务,不奏朝廷,就于相府裁处:自此常怀篡逆之心(此方有篡逆之心,司马懿、司马师忠臣耶?)。
姓贾,名充,字公闾,乃故建威将军贾逵之子,为昭府下长史。
充语昭言:昭掌握大柄,四方人心必然未安,且当暗访,然后徐图大事。昭言:昭正欲如此,充可为昭东行,只推慰劳出征军士为名,以探消息。
贾充领命,径到淮南,入见镇东大将军诸葛诞。
诞字公休,乃琅琊南阳人,即武侯之族弟也,向事于魏,因武侯在蜀为相,因此不得重用,后武侯身亡,诞在魏历任重职,封高平侯,总摄两淮军马。
当日,贾充托名劳军,至淮南见诸葛诞。
诞设宴待之,酒至半酣,充以言挑诞言:司马大将军三辈辅国,功德弥天,可以禅代魏统。未审钧意若何?
诞大怒言:充乃贾豫州之子,世食魏禄,安敢出此乱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