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学三国历史看什么书 > 第一百八回 新人换旧人 失心丧命(第1页)

第一百八回 新人换旧人 失心丧命(第1页)

第一百八回新人换旧人失心丧命

一、前浪扑街

姜维取雍州之时,郭淮飞报入朝,魏主与司马懿商议停当,懿遣长子司马师引兵五万,前来雍州助战,师料蜀兵势弱,就来半路击之。

直赶到阳平关,被姜维用武侯所传连弩法,于两边暗伏连弩百余张,皆是药箭(毒箭乎?传言:古代毒箭一般为粘有马粪的箭,古代战场死亡多是由于伤口感染所致。),两边弩箭齐发,前军连人带马射死不知其数。

司马师于乱军之中,逃命而回。

麴山城中蜀将句安,见援兵不至,乃开门降魏。

姜维折兵数万,领败兵回汉中屯扎,司马师自还洛阳。

至嘉平三年秋八月,司马懿染病,乃唤二子至榻前嘱言:懿事魏历年,官授太傅,人臣之位极矣,懿死之后,师二人善理国政。慎之!慎之!(欲为文王乎?)

言讫而亡。

长子司马师,次子司马昭,二人申奏魏主曹芳。

芳厚加祭葬,优锡赠谥,封师为大将军,总领尚书机密大事,昭为骠骑上将军。

吴主孙权,先有太子孙登,乃徐夫人所生,于吴赤乌四年身亡,遂立次子孙和为太子,乃琅琊王夫人所生。

和因与全公主不睦,被公主所谮,权废之,和忧恨而死,又立三子孙亮为太子,乃潘夫人所生。

此时陆逊、诸葛瑾皆亡(传言:孙权晚年疑心甚重,继位者争斗严重,陆逊便死于夺位之争。),一应大小事务,皆归于诸葛恪。

太元元年秋八月初一日,忽起大风,吴主先陵所种松柏,尽皆拔起,直飞到建业城南门外,倒卓于道上。

权因此受惊成病,至次年四月内,病势沉重,乃召太傅诸葛恪、大司马吕岱至榻前,嘱以后事,嘱讫而薨。

在位二十四年,寿七十一岁,乃蜀汉延熙十五年也。

孙权既亡,诸葛恪立孙亮为帝,改元建兴元年,谥权曰大皇帝,葬于蒋陵。

细作探知其事,报入洛阳。

二、轻敌吃大亏

司马师闻孙权已死,遂议起兵伐吴。

尚书傅嘏言:吴有长江之险,睿屡次征伐,皆不遂意,不如各守边疆,乃为上策。

师言:天道三十年一变(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岂得常为鼎峙乎?师欲伐吴。昭言:今孙权新亡,孙亮幼懦,其隙正可乘也。

遂令征南大将军王昶引兵十万攻南郡,征东将军胡遵引兵十万攻东兴,镇南都督毋丘俭

兵十万攻武昌:三路进发。又遣弟司马昭为大都督,总领三路军马。

是年冬十二月,司马昭兵至东吴边界,唤王昶、胡遵、毋丘俭到帐中计议:东吴最紧要处,惟东兴郡也。今他筑起大堤,左右又筑两城,以防巢湖后面攻击,诸公须要仔细。

遂令王昶、毋丘俭各引一万兵,列在左右:且勿进发,待取了东兴郡,那时一齐进兵。

昶、俭二人受令而去。

昭又令胡遵为先锋,总领三路兵前去:先搭浮桥,取东兴大堤;若夺得左右二城,便是

大功。遵领兵来搭浮桥。

吴太傅诸葛恪,听知魏兵三路而来,聚众商议。

平北将军丁奉言:东兴乃东吴紧要处所,若有失,则南郡、武昌危矣。

恪言:奉可就引三千水兵从江中去,恪随后令吕据、唐咨、留赞各引一万马步兵,分三路来接应。但听连珠炮响,一齐进兵,恪自引大兵后至。

丁奉得令,即引三千水兵,分作三十只船,望东兴而来,胡遵渡过浮桥,屯军于堤上,差桓嘉、韩综攻打二城。

左城中乃吴将全端守把,右城中乃吴将留略守把,此二城高峻坚固,急切攻打不下。

全、留二人见魏兵势大,不敢出战,死守城池。

胡遵在徐塘下寨,天降大雪,胡遵与众将设席高会。

报水上有三十只战船来到,遵出寨视之,见船将次傍岸,每船上约有百人,遂还帐中,谓诸将言:不过三千人耳,何足惧哉!(轻敌,军中大忌!)

只令部将哨探,仍前饮酒,丁奉将船一字儿抛在水上,乃谓部将言:大丈夫立功名,取富贵,正在今日!(战前动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