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回功成身退大权独揽
一、懿建新功
公孙渊乃辽东公孙度之孙,公孙康之子也。
建安十二年,曹操追袁尚,未到辽东,康斩尚首级献操,操封康为襄平侯。
后康死,有二子:长曰晃,次曰渊,皆幼,康弟公孙恭继职。
曹丕时封恭为车骑将军、襄平侯。
太和二年,渊长大,夺渊叔公孙恭之位,曹睿封渊为扬烈将军、辽东太守。
孙权遣张弥、许晏赍金珠珍玉赴辽东,封渊为燕王。
渊惧中原,乃斩张、许二人,送首与曹睿,睿封渊为大司马、乐浪公。
渊心不足,自号为燕王,改元绍汉元年。
副将贾范谏言:今若背反,实为不顺,更兼司马懿善能用兵,西蜀诸葛亮且不能取胜,何况渊乎?(明智之士!)
渊大怒,叱左右缚贾范,将斩之(昏庸之主!)。
参军伦直谏言:贾范之言是也。圣人云:国家将亡,必有妖孽。今国中屡见怪异之事:近有犬戴巾帻,身披红衣,上屋作人行;又城南乡民造饭,饭甑之中,忽有一小儿蒸死于内;襄平北市中,地忽陷一穴,涌出一块肉,周围数尺,头面眼耳口鼻都具,独无手足,刀箭不能伤,不知何物。卜者占之曰:有形不成,有口无声;国家亡灭,故现其形。有此三者,皆不祥之兆也。渊宜避凶就吉,不可轻举妄动(借物喻人,劝谏良方!)。
渊勃然大怒,叱武士绑伦直并贾范同斩于市(斩忠臣大将,灭亡之兆也!)。
令大将军卑衍为元帅,杨祚为先锋,起辽兵十五万,杀奔中原来。
边官报知魏主曹睿,睿大惊,乃召司马懿入朝计议。
懿奏言:懿部下马步官军四万,足可破贼。
睿言:懿兵少路远,恐难收复。
懿言:兵不在多,在能设奇用智耳,懿托睿洪福,必擒公孙渊以献睿。
睿问:懿料公孙渊作何举动?懿言:渊若弃城预走,是上计也;守辽东拒大军,是中计也;坐守襄平,是为下计,必被懿所擒矣。
睿问:此去往复几时?懿言:四千里之地,往百日,攻百日,还百日,休息六十日,大约一年足矣。
睿问:倘吴、蜀入寇,如之奈何?懿言:懿已定下守御之策,睿勿忧。
睿大喜,即命司马懿兴师征讨公孙渊。
懿辞朝出城,令胡遵为先锋,引前部兵先到辽东下寨。
哨马飞报公孙渊,渊令卑衍,杨祚分八万兵屯于辽隧,围堑二十余里,环绕鹿角,甚是严密。
胡遵令人报知司马懿,懿笑言:懿料渊众大半在此,渊巢穴空虚,不若弃却辽隧,径奔襄平;卑衍必往救,却于中途击之,必获全功。(围魏救赵!)
勒兵从小路向襄平进发。
卑衍与杨祚商议:懿千里而来,粮草不继,难以持久,粮尽必退;待懿退时,然后出奇兵击之,司马懿可擒也。昔司马懿与蜀兵相拒,坚守渭南,诸葛亮竟卒于军中:今日正与此理相同。(学习者不一定成功,但成功者一定是擅长学习的人。)
报:魏兵往南去了。卑衍大惊言:懿知襄平军少,去袭老营也,若襄平有失,衍等守辽隧无益矣。遂拔寨随后而起。
探马飞报司马懿,懿笑言:中懿计矣!乃令夏侯霸、夏侯威,各引一军伏于辽水之滨:如辽兵到,两下齐出。
二人受计而往。
早望见卑衍、杨祚引兵前来,两边鼓噪摇旗:左有夏侯霸、右有夏侯威,一齐杀出。
卑、杨二人,夺路而走,奔至首山,正逢公孙渊兵到,合兵一处,回马再与魏兵交战。
卑衍出马骂:霸敢出战否?夏侯霸纵马挥刀来迎,战不数合,被夏侯霸一刀斩卑衍于马下,辽兵大乱。
霸驱兵掩杀,公孙渊引败兵奔入襄平城去,闭门坚守不出,魏兵四面围合。
时值秋雨连绵,一月不止,运粮船自辽河口直至襄平城下,魏兵皆在水中,行坐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