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大喜拜谢。
三、喜收三城
诸葛亮遂同姜维回寨,升帐商议取天水、上邽之计。
维言:天水城中尹赏、梁绪,与维至厚,当写密书二封,射入城中,使天水城内乱,城可得矣。
诸葛亮从之,姜维写了二封密书,拴在箭上,纵马直至城下,射入城中。
小校拾得,呈与马遵,遵大疑,与夏侯楙商议:梁绪、尹赏与姜维结连,欲为内应,楙宜早决之。(战乱之时,人心如此不经考验乎?)
楙言:可杀二人。尹赏知此消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久存先决条件。),乃谓梁绪言:不如纳城降蜀,以图进用。
是夜,夏侯楙数次使人请梁、尹二人说话,二人料知事急,遂披挂上马,各执兵器,引本部军大开城门,放蜀兵入。
夏侯楙、马遵惊慌,引数百人出西门,弃城投羌胡城而去,梁绪、尹赏迎接诸葛亮入城。
第九十三回收人收城文战计斗
安民已毕,诸葛亮问取上邽之计,梁绪言:上邽乃绪亲弟梁虚守之,愿招来降。诸葛亮大喜。
绪当日到上都唤梁虔出城来降诸葛亮,诸葛亮重加赏劳,就令梁绪为天水太守,尹赏为冀城令,梁虔为上邽令。
诸葛亮分拨已毕,整兵进发。
诸将问:亮何不去擒夏侯楙?诸葛亮言:放夏侯楙,如放一鸭耳,今得伯约,得一凤也!(身价由能力决定而非身份、地位!)
诸葛亮自得三城之后,威声大震,远近州郡,望风归降,诸葛亮整顿军马,尽提汉中之兵,前出祁山,兵临渭水之西。
四、口水战完胜
近臣奏言:夏侯驸马已失三郡,逃窜羌中去了,今蜀兵已到祁山,前军临渭水之西,乞早发兵破敌。
睿大惊,乃问群臣:谁可为睿退蜀兵耶?司徒王朗奏言:今睿何不拜为曹真大都督,以退蜀兵?
睿准奏,乃宣曹真言:丕托睿与真,今蜀兵入寇中原,真安忍坐视乎?
真奏言:真才疏智浅,不称其职。王朗言:真乃社稷之臣,不可固辞,朗虽驽钝,愿随真一往。
真又奏言:真受大恩,安敢推辞?但乞一人为副将。睿言:真自举之。
真乃保太原阳曲人,姓郭,名淮,字伯济,官封射亭侯,领雍州刺史。
睿从之,遂拜曹真为大都督,赐节钺;命郭淮为副都督,王朗为军师,朗时年已七十六岁矣。
选拨东西二京军马二十万与曹真,真命宗弟曹遵为先锋,又命荡寇将军朱赞为副先锋。
当年十一月出师,魏主曹睿亲自送出西门之外方回。
曹真领大军来到长安,过渭河之西下寨,真与王朗、郭淮共议退兵之策。
朗言:朗自出,只用一席话,管教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战自退(夜郎自大!)。
真大喜,是夜传令:来日四更造饭,平明务要队伍整齐,人马威仪,旌旗鼓角,各按次序。当时使人先下战书。
次日,两军相迎,列成阵势于祁山之前,蜀军见魏兵甚是雄壮,与夏侯楙大不相同。
三军鼓角已罢,司徒王朗乘马而出,探子马出军前,大叫言:请对阵主将答话!
诸葛亮端坐车中,飘然而出,诸葛亮举目见魏阵前三个麾盖,旗上大书姓名:中央白髯老者,乃军师司徒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