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学三国历史看什么书 > 第四十三回 吴地分歧 第四十四回 吴决意抗曹(第3页)

第四十三回 吴地分歧 第四十四回 吴决意抗曹(第3页)

瑜发誓与曹操不两立!(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不共戴天)

孔明佯劝:事须三思,免致后悔。

瑜实言:自离鄱阳湖,便有北伐之心,望孔明助一臂之力,同破曹贼。

孔明立即表示:若蒙不弃,愿效犬马之劳,早晚拱听驱策。

瑜当即许诺:来日入见孙权,便议起兵。

孙权升堂,左边文官张昭、顾雍等三十余人;右边武官程普、黄盖等三十余人:衣冠济济,剑佩锵锵,分班侍立。

周瑜入见,礼毕,孙权问慰罢,瑜问孙权对曹军主张,权即取檄文与周瑜看。

瑜看毕,又听张昭之主张,瑜言:张昭之言乃迂儒之论也!

权问瑜的主张,瑜分析曹操之弊后乃请得精兵数万人,进屯夏口,为孙权破之!

权矍然起言:瑜言当伐,甚合权意。

瑜只恐孙权狐疑不定,权拔佩剑砍面前奏案一角言:诸官将有再言降操者,与此案同!(心定天下定,心乱万事烦。心神不定,则诸事难成)

言罢,便将此剑赐周瑜,即封瑜为大都督,程普为副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如文武官将有不听号令者,即以此剑诛之。

瑜受了剑,对众言:奉孙权之命,率众破曹,诸将官吏来日俱于江畔行营听令,如迟误者,依七禁令五十四斩施行(有言在先,赏罚分明,继而天下大同)。

言罢,辞了孙权,起身出府,众文武各无言而散。

二、高谋引祸

周瑜回到下处,便请孔明议事。

孔明至,瑜言:东吴公议已定,愿求破曹良策。

孔明提醒:孙权心尚未稳,不可以决策也。

瑜问:何谓心不稳?

孔明言:心怯曹兵之多,怀寡不敌众之意,周瑜以军数开解,使权了然无疑,然后大事可成。

瑜深表赞同,乃复入见孙权。

瑜直问:来日调拨军马,孙权心有疑否?权言:忧曹操兵多,寡不敌众耳,他无所疑。

瑜以实较曹军虚实:曹操将中国之兵,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所得袁氏之众,亦止七八万耳,尚多怀疑未服,夫以久疲之卒,御狐疑之众,其数虽多,不足畏也。

权抚瑜背许诺:权当续发人马,多载资粮,为瑜后应。瑜前军倘不如意,便还就权,权当亲与操贼决战,更无他疑。

周瑜谢出,暗忖:孔明早已料着孙权之心,亮计画又高瑜一头,久必为江东之患,不如杀之。令人连夜请鲁肃入帐,言欲杀孔明之事。

肃不同意杀孔明,建议:令诸葛瑾招亮同事东吴(人才之争,不能为自己用的人才,养着也别放出去!)。瑜善肃言。

瑜升中军帐高坐,聚集文官武将听令。

程普年长于瑜,今瑜爵居其上,心中不乐:是日乃托病不出,令长子程咨自代。

瑜令众将各守其职,调拨已毕,诸将各自收拾船只军器起行。

程咨回见父程普,说周瑜调兵,动止有法。

普大惊,遂亲诣行营谢罪,瑜亦逊谢。

瑜请诸葛瑾说服孔明同事孙权,诸葛瑾即时上马,径投驿亭来见孔明。

孔明接入,哭拜,各诉阔情。

瑾以伯夷、叔齐为鉴,劝孔明同事孙权。

孔明以同理劝瑾同事刘备(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瑾思:瑾来说亮,反被亮说了瑾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遂无言回答,起身辞去。

瑾回见周瑜,细述孔明之言。

瑜问瑾意如何?瑾言:瑾受孙将军厚恩,不肯相背!

瑜言:瑾既忠心事主,不必多言,瑜自有伏孔明之计(棋逢对手,先礼后兵)。

预知周瑜定何计伏孔明,且看下回分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