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学三国历史看什么书 > 第二十三回 敌友转换 因小失大(第1页)

第二十三回 敌友转换 因小失大(第1页)

第二十三回敌友转换因小失大

一、旧敌变新友

曹操欲斩刘岱、王忠,在孔融的劝谏下,操乃免其死,黜罢爵禄(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刑罚量刑,适度为宜)。

曹操欲自起兵伐刘备。

孔融建议:隆冬盛寒,未可动兵,待来春再动(天时是成功之路的伯乐、机遇;地利是成功之路的环境、条件;人和是成功之路的综合实力)。先使人招安张绣、刘表(搂草打兔子---捎带手(活)),然后再图徐州。

操然融言,先遣刘晔往说张绣。

晔至襄城,先见贾诩,诩乃留晔于家中。

次日诩来见张绣,说曹公遣刘晔招安之事,正议间,袁绍有使至,亦是招安之意。

诩问来使袁绍兴兵破曹操的胜负,使者以隆冬寒月为由称暂时罢兵,现在来请张绣和刘表。

诩以袁绍不能容绍兄弟推出——绍不能容天下国士(对至亲不义者,旁人何得其义),当面扯碎书,叱退来使。

张绣因袁强曹弱,今毁书叱使,怕袁绍来攻打。

诩建议去从曹操,绣怕因绣与操有仇,曹操不容。

诩例数从操之便:曹操奉天子明诏,征伐天下,其一也;绍强盛,绣以少从之,必不以绣为重,操虽弱,得绣必喜(越有风险越投资,没有风险绝不投),其二也;曹操王霸之志,必释私怨,以明德于四海(救急不救穷,救穷不救怂),其三也。

绣从诩言,请刘晔相见,晔盛称操德,且好言相劝张绣。

绣大喜,即同贾诩等赴许都投降,绣见操,拜于阶下。

操忙扶起,执绣手好言安慰(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遂封绣为扬武将军,封贾诩为执金吾使。

操即命绣作书招安刘表,贾诩建议:刘景升好结纳名流,今必得一有文名之士往说之,方可降耳。(投其所好,得制其命)

荀攸向曹操举荐孔文举,操然之。

二、祢衡小传

攸出见孔融,问融意见,融推荐祢衡,并欲荐之天子。

上表奏帝,帝览表,以付曹操。

操遂使人召衡至,礼毕,操不命坐。

祢衡仰天长叹:曹操手下无人,操大赞操手下,以应对。

祢衡大肆贬低曹操手下,操大怒问衡有何能!

衡自夸一番,时止有张辽在侧,掣剑欲斩之。

操令祢衡充鼓吏之职,衡不推辞,应声而去。

辽问曹操:祢衡出言不逊(巧言乱德),何不杀之?

操怕杀了祢衡,天下必谓操不能容物(小不忍,则乱大谋),故令为鼓吏以辱之。

操大宴宾客,令鼓吏挝鼓。

旧吏向祢衡说明:挝鼓必换新衣。

衡穿旧衣而入,遂击鼓为《渔阳三挝》,音节殊妙,渊渊有金石声,坐客听之,莫不慷慨流涕。

左右喝问祢衡:何不更衣!衡当面脱下旧破衣服,裸体而立,浑身尽露(大丈夫能忍天下之不能忍,故能为天下之不能为之事)。

衡乃徐徐着裤,颜色不变。

操质问祢衡无礼,衡借机大骂曹操。

孔融在坐,恐操杀衡,乃从容对曹操进言:祢衡罪同胥靡,不足发明王之梦明王:所谓明王,即明况之王的略称;在此是指曹操。胥靡:据说是卫国一个逃犯,逃到了魏国;卫国国君不惜百金和一座城池要把他从魏国换回来绳之以法。主要是为了立法度、向国民申明法令的严肃性。梦和以前周武王飞熊入梦有关系,想说明祢衡不是那种应梦贤臣。整句话的意思是:祢衡的罪即使同胥靡一样,也不会像胥靡那样,值得用巨大代价来换回这个罪犯以正法,不会对明王统一中国的宏伟梦想有任何帮助。潜意中含有:杀这样的名士反而会对统一国家的理想有损害!。

操令衡往荆州为使,并许诺:如刘表来降,便用衡作公卿。

衡不肯往,操令二人扶挟而行,教手下文武,整酒于东门外送之。

荀彧想给祢衡一个下马威,衡却将众人侮辱一番。

众欲杀之,荀彧急止之,众恨而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