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不必多礼,请坐。”段和誉打量着眼前的老人,见他虽然风尘仆仆,但气度俨然,心中不敢小觑。
两人分宾主落座,寒暄了几句。
郭仲达便开门见山,将陈平川的亲笔信,呈了上去。
段和誉接过信,展开细读。
信上的字迹,苍劲有力,入木三分。信中的内容,却出乎他的意料。
没有威胁,没有恐吓,通篇都在讲天下大势,百姓疾苦。
陈平川在信中,盛赞段氏先祖保境安民之功,又痛陈如今乱世,割据一方非长久之计,最后,诚恳地邀请段和誉,能顺天应人,与他共创一个太平盛世。
并且,他承诺,只要段和誉愿意归附,他将保留大理段氏的一切爵位和财产,并奉其为上宾,绝不干涉其生活。
段和誉拿着信,久久不语。
郭仲达也不催促,只是静静地喝着茶。
良久,段和誉才抬起头,目光复杂地看着郭仲达:“陈将军……当真能扫平六合,还天下一个太平?”
郭仲达放下茶杯,看着他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道:“我家主公,起于微末,平倭寇,定江徽,败水师,破萧赞,灭李义……他百战百胜,靠的不是运气,而是民心。国主陛下,您看看他治下的土地,百姓安居乐业,路不拾遗。再看看这天下,饿殍遍野,易子而食。”
“孰是真龙,孰为窃贼,陛下的心中,难道还没有答案吗?”
郭仲达的话,让段和誉心头巨震。
他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这些年看到的种种乱象,和他眼前这片世外桃源般的洱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他知道,这片宁静,是脆弱的。
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力量来庇护,迟早会被乱世的洪流所吞噬。
良禽择木而栖。
或许,那个叫陈平川的男人,真的是大理,也是天下百姓,最好的选择。
“唉……”段和誉长长地叹了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
他再次看向郭仲达,眼神已经变得清明而坚定。
“请先生回复陈将军,三日之后,段和誉,将亲赴曲靖,纳土归降。”
……
段和誉要亲自前来归降的消息,让整个破虏军大营都沸腾了。
不费一兵一卒,便得大理全境。
这在许多将领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奇迹。他们对郭仲达这位其貌不扬的老先生,佩服得五体投地。同时也对自家主公的知人善任,高瞻远瞩,愈发崇拜。
陈平川对此却显得很平静。
他下令大军后撤三十里,并派出最高规格的仪仗队,前往边境,迎接段和誉的到来。
这个举动,让所有人都大为不解。
“主公,我们是胜利者,何必对他如此客气?”石头挠着头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