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强颜欢笑最正确一肖 > 第1章 毕业前的燥动(第7页)

第1章 毕业前的燥动(第7页)

客观地讲,强勇在校虽然学习成绩一般,但从小就有文学细胞的他很快就已经练达了出口成章、信手拈来的过人本领。除大专初来乍到的第一学期的头一个月处于文化细胞的“培育期”无所作为外,其他时间段均绽放出了引人侧目的光芒。一般同学十有八九难登广播站、校报两座“大雅之堂”的任何一座,而他却动辄包揽学校广播、报纸重要栏目内容头版头条,涉外的本市级报刊杂志甚至外省的全国性杂志上也能时不时露个小脸。对于其他同学甚至文笔娟秀的颜如玉都有碾压之势。

最有意思的一次莫过于一次年级大课期间,一位不知哪班的美女突然弄出一本炙手可热的《辽宁青年》,指着其中的一篇作者署名为“强勇”的文章低声地问道:

“大文豪,这该不又是你的东东吧?”

因迟迟未能收到《辽宁青年》的录用通知,强勇其实这几天心里正一直七上八下呢。这会儿被人一问,不由得定眼一看,哟!那手笔、那口吻不是自己的还能会是谁的呢。不觉嘴角一翘,算是默认了。

“真讨厌,哪儿都能看到你的大作啊,都快成作家了。”美女嗔怪着,引来了周围的同学们好一阵对强勇的“声讨”。

这个美女不是别人,正是邻班的颜静。原本就挺欣赏强勇的她,这会儿看到自己的男神又有新作,不禁有点春心荡漾了。

类似这种经历当然不止一次,而每发生一次,比起强勇在广播站、校报的整版文字更让同学们“有口皆碑”地竞相传播。

这一切让强勇日益成为全校的明星人物,私下里拥有不少的粉丝,并以异性居多。当然只顾埋头“奋笔疾书”“文心雕龙”的强勇却一点儿也“不解风情”,“毫不犹豫”地在一些公开、不公开的场合“拒绝”不少女生纷纷投过来的炽热的目光。

强勇的这种自我保护方式与颜如玉有着“同工异曲”之处。

(四)

是的,强勇的家境也不怎么好。

强勇的老爸强盛国在强勇还在上小学时因不明原因突然“人间蒸发”了!

按老妈叶芬的话说是至今“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其实,强勇从小就对老爸为人有印象。失联前曾是一家当地500多人的化工厂的人事科长呢,因不满单位一把手的“任人唯亲”而被警告后停职。一时“想不开”的强盛国在某一天突然不辞而别了,从此音信全无。

有人说是单位的一把手找人把强盛国给做掉了“以绝后患”,也有人说是他这是自己找个偏僻地方“自行了断”了。为此,老妈叶芬还报了案。但滨江市的公安局查了几年还是一点线索没有,后来强勇和老妈也就慢慢接受了老爸强盛国“失踪”的事实了。

强勇从小一直跟着老妈叶芬屁股头在转,但学习还是很少让她操心。九几年考上大学的几率是很低的,所以强勇也算是跃了一回龙门。原本自己的大专毕业后本该是老妈熬到头享点福的时候,偏国家这个时候全面放弃了对大学生的分配权力。

随着强勇毕业的脚步越走越近,没有任何关系网、在单位上点老实班的老妈叶芬愈发感到内心的焦虑,加上自己的单位在这个节骨眼上传出改制的消息,大批工人下岗那是肯定的;自己一直以来在单位扮演着若有若无的角色,被下岗那似乎也是肯定的。

强勇明白老妈的难处,所以从来不提及自己毕业后找工作的事。

中国不是有句古话叫“天生我才必有用,船到桥头自然直”吗?

强勇相信“黄天不负有心人”,一定会对自己的去向有所安排的。关于这一点,平时在校风光无二的强勇关于这一点甚至还不能拿出来跟人说道。因为没有人愿意相信这样灸手可热的箭头人物也会面临找不到工作的尴尬,而习惯了让人抬眼高看的强勇自然也就有点与人难以启齿了。

总算是上苍有眼啊!就在强勇为自己的出路快要濒临绝望之际,班主任发来了远在千里之外的深圳天明家具厂的招聘信息,这无异于凭空飘下来的一根“救命稻草”。

“去天明吧。”

心高气傲的强勇这段时间看到有些平时根本就不怎么样的同学,却因有个好父母、好亲戚而得到了很好的工作安排而心有不甘。早就等着天上掉一陷饼呢!而深圳天明家具厂招聘这个大陷饼不正砸在自己的脚上了吗?!

“明星”的效应力量从来就是不可估量的。

几天前还举棋不定的一拔同学,听说偶像级红人强勇都要去天明家具厂,当然也就毫不犹豫地要来跟跟风了。

深圳天明家具厂的招聘和强勇的高调跟进一下子搅乱了许多人的心。

“好男儿志在四方”、“趁年轻到沿海闯闯”之类的励志名言怂恿着一个又一个的同学前来报名,从而原来看起来就不多的20人的招聘名额一下子就“预订”一空。

无奈之余,校方一方面向深圳天明家具厂电告要求增加名额,一方面“刻薄”地附加了一个条件:凡报名的同学必须亲手写一份“自愿承担在外的一切后果”之类的保证书!

很快深圳天明家具厂便传来了“可增加10人”的回复函。尽管如此,但对于三、四百人的报名人数而言,还是缺口太大啊!所以不少并无“特长”的毕业生在报了名却无下文时纷纷表达了自己“愤怒”的心情。

校方为公平起见,头一次在教学楼下进行了公开的“海选”。

但不管怎么选,总人数是定的,不定的是最终谁去而已。欲欲跃试的毕业生最终的人选是怎么产生的,有多少人在背后做了手脚、下了功夫就不得而知了。

学校决定派去仅有的一辆大巴把这一批学生全程护送到广东深圳天明家具厂去。

这在滨江市企业管理学校建校史上也算得是头一遭!所以消息一出,立即在全校范围内引起了轩然大波。

当然,作为班主任,快要退休的“德高望重”的王朝阳教授“当仁不让”地选择了勇挑亲自带队毕业生们广东深圳“试水”的重担。

临了大巴开出校门的一刹那,时间正好是5月18日8:18,似乎正应了南下广东深圳30名的学生们的心愿:“我要发!”“发又发!”

大巴车在尚未离校的毕业生目光湿润、拉拉扯扯细节里、在辟里啪啦的鞭炮声中,满载着全校三千多师生的殷切期望,缓缓地开出学校大门。

就眼前这么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却实实在在地成为了该校创办近20年毕业生整体打包、自谋出路的首创;更重要的是,这种史无前例的择业方式,也将可能成为检验学校教学方式和成果的全新标准和模式的试金石,从而引得这个在沉寂多年的地级老城被省内外大、小媒体竞相报道。

巴士车一路上马不停蹄,风驰电掣。

扑面而来的一路陌生的人文景观让同学们新鲜好奇、目不暇接。它正像一张张画卷,向大家有条不紊地诠释着从滨江到广东沿途各地的乡村风貌和城市建设或者说就是经济发展的现状。“滨江是个好地方”有歌为证,但仍难抵住这些年来广东沿海改革开放的魅力迷人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