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间谍 百度百科 > 鱼 王(第4页)

鱼 王(第4页)

“我没想到,”穆加特罗伊德说,“这个,没有,我没带。”他现在不敢再回房间去取。

“我有一件备用的,”基里安说着递给他一件套衫,“我们走吧。”

他们开车走了十五分钟,穿过黑暗的乡村,经过一些棚屋,其中一间透出一抹淡淡的灯光,说明已经有人起床了。最后,他们的汽车从主干道驶下来,抵达一个叫清泉湾的小港口。之所以这么叫,肯定是因为很久以前,一位法国船长在这个地方发现了可以饮用的泉水。渔村的房屋很破旧,黑乎乎的,但在码头附近,穆加特罗伊德可以分辨出停泊在那里的一条船,以及船上在火把照明下的一些忙碌的身影。他们在木码头边停下汽车,基里安从一个车门的杂物柜里取出一只盛着热咖啡的保温瓶,递了过去。咖啡深受大家欢迎。

南非人下了汽车,沿着码头走向那条船。空气中断断续续飘来了人们用克里奥耳地方法语低语的声音。奇怪的是,在黎明前的黑暗中,人们说话总是那么轻声细语。

十分钟以后,他回来了。现在,东方天际出现了一抹鱼肚白,天边几道低垂的云丝微微发亮,海水也发出自己的光亮,码头、渔船和人们的轮廓都显得越来越清晰。

“我们可以把装备拿到船上去了。”基里安说。

他从汽车后部拖出一只冷藏箱,希金斯帮着他一起把它从码头上抬了过去,以便之后可为大家提供冰镇啤酒。穆加特罗伊德提起午餐饭盒和另两个装咖啡的保温瓶。

这船并不是新式豪华的玻璃钢游艇,而是一艘船舱宽大的旧木船。前端有一个小舱室,里面似乎布满了各种操纵设备。靠近右边舱门的是一把由一根杆子支撑着的高椅子,上面铺着软坐垫,面对着舵盘和控制装置。这部分是舱内。船的后部则敞开着,两边安放着硬木凳子。船尾只有一把转椅,就像在城市的办公室里常能看到的那种,不同的是这把转椅固定在甲板上,还垂挂了一些系带。

在后甲板两边各有两根长杆子,都以同一个角度伸展出去,像是细细的天线。起初,穆加特罗伊德还以为那是钓鱼竿,后来才知道是舷外支架,用来固定外侧的渔线,以免与内侧的渔线发生缠绕。

一位老人坐在船长的椅子上,一手把着舵盘,静静地注视着最后的准备工作进行的过程。基里安把啤酒箱子放进其中一条木凳下面,示意大家就座。一个年轻船工,年龄在十三四岁的样子,伸手解开船后的缆绳,扔到甲板上。在他们旁边的码头上,一个村民把船头的缆绳解下后扔上船,并把船推离码头。老人发动引擎,他们脚下响起沉闷的机器轰鸣声。船头慢慢地转向了前方的澙湖。

此刻,太阳上升很快,快要浮出海平面了。阳光掠过水面照向西方。穆加特罗伊德能够清晰地看到澙湖边的村舍和缕缕炊烟,表明家庭主妇们已经在生火准备早上的咖啡了。一会儿工夫,最后几颗星星消退了,天空变成蛋青色,阳光洒满了水面。不知从哪里吹来一阵微风,吹皱了平静的水面,大海在阳光的照耀下一片波光粼粼。突然,风消失了,水面又恢复平静,水上能看到的只有船尾离开码头后激起的长长的尾波。穆加特罗伊德遥望远处,能够分辨出珊瑚礁丛,它们长在水下有四英寻[18]深。

“现在,”基里安说,“我给你们介绍一下。”随着光线的增强,他的声音也变得响亮了,“这条船叫Avant,法语的意思是‘前进’。船是老了点,但坚如磐石。它有过风光的日子,捕捞过一些大鱼。这位是船老大帕蒂安先生,这是他的孙子让?保罗。”

老头转过头来朝客人点头致意,他没有说话。他身穿粗糙的蓝色帆布衬衫和裤子,一双关节突出的大脚垂在裤脚管下面。他脸色黝黑,瘪瘦枯萎的脸颊活像一颗老核桃,头上戴着一顶破旧的草帽。他凝视着海面,由于长年累月盯着明亮的海水,两只眼睛周围布满了皱纹。

“帕蒂安先生从小到大一直在这一片海域捕鱼,至少已经有六十年了。”基里安说,“甚至连他自己也搞不清楚具体有多长时间,其他人就更记不清了。他熟悉这里的水,熟悉这里的鱼。这就是他捕鱼的诀窍。”

希金斯从肩包里取出一只照相机。“我想拍张照片。”他开口说道。

“等一会儿吧,”基里安说,“稳住。我们马上就要穿过珊瑚礁群了。”

穆加特罗伊德盯着前方逐渐靠近的珊瑚礁。从宾馆的阳台上看过去,珊瑚礁显得像羽毛般柔软,而且毛茸茸的,浪花拍上去就像泛起的乳汁。靠近后,他能听到大海波涛惊天,猛烈地拍打着分布在水面下的珊瑚,海浪被一排排尖利的珊瑚峰割得粉碎。他看不到浪花线的缺口。

老帕蒂安刚好在没有泛起水沫的地方转了一个右舵,“前进”号与泛着白沫的浪花线平行,距离相隔二十码。接着他看到航道,两边是一排排珊瑚礁,中间是一条狭窄的水道。过了一会儿,他们进入航道,与东边半英里外的海岸线平行。左右两边浪花飞溅,海浪扑向他们,“前进”号剧烈地颠簸起来。

穆加特罗伊德看向下面,船两边波浪翻滚。在船边,水沫刚刚退去,他却能够看到十英尺外的珊瑚,它们看上去像羽毛般脆弱,但摸上去其实却像剃刀一样锋利。船或人如果与其发生碰擦,很容易被开膛破肚。船老大似乎什么也没看,他坐在那里,一只手扶住舵盘,另一只手搭在油门控制杆上,凝视着挡风玻璃的前方,就像在接收只有他自己知道的、从浩瀚的海平线远处的灯塔传来的信号。他不时转一下舵盘或加大油门,让“前进”号避开新的威胁。穆加特罗伊德看到他们一次次转危为安。

惊险只延续了一分钟,但感觉好像是很长的一段时间,现在终于过去了。在渔船的右边,珊瑚继续延伸,不过船的左边已经没有礁群了。他们已经通过了狭窄的航道。船老大又打了一下舵盘,“前进”号船头指向了开阔的大海。他们马上就遇到了印度洋的涌浪。穆加特罗伊德明白,胆小的人是不适合这种航程的,他希望自己不会丢脸。

“嗯,穆加特罗伊德,你看到那些讨厌的珊瑚礁了吧?”希金斯说。

基里安微微一笑:“很刺激,是不是?要咖啡吗?”

“经历了这种刺激,我想喝点酒。”希金斯说。

“我们全都准备了,”基里安说,“这里有白兰地。”他打开第二个保温瓶。

船工立即着手准备鱼竿。他从船舱里拿出四根用强化玻璃纤维制成的鱼竿。鱼竿长度约有八英尺,后部的两英尺用软木包着,以便握紧。每一根竿子上面都装有一个硕大的绕线轮,附有八百码尼龙丝线。鱼竿的柄用实心黄铜制成,并开有槽口,以便与船上的插孔相吻合,防止转动。他把每根鱼竿都放进船上的插孔里,用绳子和狗扣加以固定,以免掉到海里去。

一轮红日在海上露出一个弧度,把阳光洒在波涛翻滚的海面上。没多长时间,深色的海水就变成靛蓝色,随着太阳冉冉升起,海水的颜色进一步变淡变绿。

渔船纵横颠簸,穆加特罗伊德努力稳住身体,一边喝着咖啡,一边饶有兴致地看着小男孩船工做准备工作。只见他从一只很大的渔具箱里取出几根长短不一的钢丝当引线,又取出几种不同的鱼饵。有的看上去像是用柔软的橡胶制作的小鱿鱼,做成了鲜亮的粉色或绿色;另有一些红色和白色的公鸡羽毛,以及闪光的勺形或旋转的鱼饵,都设计成可在水中闪烁摆动,用以吸引捕食的鱼;还有许多雪茄形的铅坠,每一个上面都装有一个夹子,可以固定在线上。

男孩用克里奥耳语问了爷爷一个问题,老人咕哝着作了回答。男孩选了两条小鱿鱼、一根羽毛和一只勺形的鱼饵。每一个鱼饵上面都有一段十英寸长的钢丝引线,下面做成一个或三个鱼钩。男孩把鱼饵上的扣子搭在一条较长的引线上,另一端接在一条鱼竿的线上,每一段也都装上铅坠,这样鱼饵就能正好在水面下游动了。

基里安观察着所用的鱼饵。“那个旋转的鱼饵,”他说,“适合用来垂钓零散漫游的梭鱼;鱿鱼和羽毛可以引来鲣鱼、剑鱼,甚至很大的金枪鱼。”

帕蒂安先生突然改变航向,他们抻着脖子想去看个究竟,可是前方的海面上并没有什么,过了一分钟他们才弄清楚老人刚才看到了什么。在远处的海平线上,一群海鸟正在海上俯冲盘旋,远远看去只是一些小小的斑点。

“燕鸥,”基里安说,“它们找到了大群的小鱼,正在潜水捕捉。”

“我们是去那里捕小鱼吗?”希金斯问道。

“不,”基里安说,“我们的目标不是小鱼,它们是其他鱼的食物。鸟为我们发来鱼群的信号,而鲣鱼和金枪鱼都是捕食鲱鱼的。”

船老大转过来对孙子点了点头,男孩就把准备好的渔线投进尾波之中。渔线在水沫上激烈跳动,他拉开绕线轮上的一个销子,绕线轮开始自由转动起来,拖力把鱼饵、铅坠和引线远远地拉出去,直至完全消失在尾流之中。男孩继续放线,一直放出去一百多码他才满意地收住线,再次锁定绕线轮。鱼竿的前端稍稍弯曲,线绷紧了,拖动着鱼饵。在远处的碧波里,鱼饵和鱼钩平稳地在海面下追逐,如同一条快速游动的鱼。

船尾固定着两根鱼竿,一根在左,一根在右,另外两根安插在后甲板两边的插孔里。它们的渔线分别夹在大衣钩上,钩子上拴有绳索,与舷外的支架相连。男孩把这两根竿子的鱼饵抛入海中,然后把大衣钩拉到支架的顶端。舷外伸展的架子可以分开内外侧的渔线并使两者平行,如果有鱼上钩,它就会把线从钩口里拉出来,拉力会从绕线轮直接作用于竿子和鱼。

“你们有谁钓过鱼吗?”基里安问道。穆加特罗伊德和希金斯都摇摇头。“那我最好还是讲一下鱼咬钩时的情形吧。到时候再讲就太晚了。请过来看。”

南非人坐在钓鱼的那把椅子上,拿起一根鱼竿。“鱼咬钩时,渔线会突然从绕线轮拉出,绕线轮在旋转时会发出一种很尖锐的声音,这个你们应该是知道的。这个时候,不管是谁坐在这把椅子里,让?保罗或者我,就会把鱼竿交给他,明白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