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畦胡萝卜,一畦大白萝卜,论个头,不如钱富贞家和王小丫家长得大,可是论修剪整齐,那两家就没法和贾珍珍比了。
就连胡萝卜和白萝卜樱子,也用剪刀裁剪过了,整整齐齐,像理师理过的一样。菜畦的周边,还用小石头砌了一圈,也是整整齐齐的。这样,两畦菜地,美化了院子。
显然,贾珍珍这样种菜,收获的不光是菜,还有生活情趣。
'明天继续侃,乡亲们,最近那个什么感冒可厉害了,我这几天就有点小感冒,怕怕,到医院一查,幸亏是个普通型的。大家出门时,可要记着多穿衣服啊,特别是姑娘们,可别爱俏不穿棉啊。另外,少到人口集中的地方去啊。'
………【第029章 嫂子的心事】………
见龙小井看着自己的菜地眼睛放光,一脸的赞许,贾珍珍心里十分舒畅。
“二兄弟,你看我种的菜,是不是那么回事?”贾珍珍讲话,还有江南口音,“是不是”音为“丝不丝”,“事”音为“四”。总之嘴里一讲话就是“丝丝”的:“四不四那回四?”
龙小井道:“从我看到的村里人们种的几块菜地来说,你这块菜地是最好的!”龙小井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
“真的?”贾珍珍喜出望外,“我种的菜是最好的?真的是这样吗?二兄弟,你可不要为了让我高兴,说些漂亮话呀,我可是真的想把菜地种好呀,不能委曲了你的好种子呀。”
“不是说漂亮话,是真的最好,好就好在,你的菜地,种出了一种文化味。”龙小井的眼睛,还盯在了菜地上。
“文化味?”贾珍珍更高兴了,俏脸上都开了花了。贾珍珍生在江南,那地方教育相对要好,她逃难之前,已经读完初中了,她对文化还是很看重的,要不然,菜地也不会种成这个样子了。
龙小井忽然觉得,自己和贾珍珍,有一种独特的、与其他乡亲们所没有的共同语言。
不过,龙小井也现了贾珍珍种菜的一个问题:浇水过多,萝卜地里太湿了。
“嫂子,你这菜地,浇水太多了啊。”龙小井直言相告。
“是吗?我还担心水太少了呢。”贾珍珍看着自己的菜地道。
“再多浇水,就要烂根了。”龙小井又道。
“哦,多亏你提醒呀,谢谢二兄弟。要不然,我还会继续浇水的,我们家乡种东西,可都是水汪汪的呀。”
龙小井晕倒,贾珍珍把种萝卜,当成她家乡种水稻了。
“王大哥没告诉你怎么种吗?”龙小井问道。
“他呀,他何时种过庄稼!”贾珍珍撇了撇嘴。ap。
龙小井想想也是啊,王大贵这个地主儿子,从小还真是没种过地,四体不勤,不谷不分,解放后,被强制劳动,种庄稼还是不行,最后生产队让他跟着王老汉喂牲口。
两人又说了几句家常话,龙小井要走,贾珍珍道:“二兄弟,你先别走,到我屋里坐坐,我有事。”
到她屋里坐坐?一般男人,进她家的院门,都要嘀嘀咕咕的,生怕别人说闲话,更别说进她的内屋了。自己要是进她的屋里,岂不让人犯疑心?再说,这会儿王大贵肯定到饲养处去和王大爷一起喂牲口了,男人不在家,岂不更……
龙小井正在犹豫,贾珍珍话了,脸上表情有点幽怨:“二兄弟,你这么一个孩子,也不敢进我的屋?可别忘了,你可是我抱大的呀。”
看来,人们的议论,贾珍珍本人是知道的。她的“你这么一个孩子”,提醒了龙小井,刚才,不知不觉,又用了成年人的思维。
是啊,我一个13岁的孩子,怕个球!难道还会有人说一个13岁的孩子和一个28岁的少*妇怎么怎么着吗?
“嫂子你多想了,我怎么就不敢进你的屋呢,我刚才是想我该回家了。……嫂子,你找我还有什么事啊。”
“有事啊,当然有事啊,没事我怎么会留你啊。二兄弟,走,咱进里屋说去。”贾珍珍这会儿的脸色,十分温馨。
看到这种脸色,龙小井依稀记起儿时,贾珍珍怀抱自己的情形。很自然地,龙小井心中一暖。
贾珍珍在前,龙小井在后,向贾珍珍的屋里走。出于男人本性,龙小井在后面扫了一眼贾珍珍身后的曲线,还真是魅力无穷,怪不得人们把那些乌七八糟的想法加在她的身上,任何一个男人,只要单独和她在一个屋子里,或者在一片玉米地或高粱地里,也会往那方面想的,村子里又不知有多少个男人,惦记着贾珍珍呢。
进入到贾珍珍的堂屋,只见一架老式手工织布机,摆在堂屋中央,占去小半个屋子。龙小井知道贾珍珍会织布,正因为只有这个来自江南农村的贾珍珍会织布,所以四乡八村的人都来求她织布,因此她家生活要稍好一些,也因此引起一些人的眼红。
龙里转转,想找个座位坐,刚想在一个小木凳上坐下,贾珍珍道:“二兄弟,到里屋的炕上坐啊。”
龙小井禁不住看了一眼贾珍珍,心想她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