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李珞便给应禅溪发了个微信,让她买四个人分量的食材回来,随后便收起手机,将徐有渔拉起来,自己坐到椅子上,将她抱在怀里。
“不许再干坏事儿了啊。”徐有渔一脸警惕的扭头警告道。
“放心,暂时熄火了。”李珞拍拍她的大腿,手就开始不老实的向上攀登,最后被徐有渔一个巴掌摁住。
“别乱摸。”徐有渔白了他一眼,随后扭回头去,握住鼠标点开自己的大纲软件,便扭扭屁股示意李珞集中注意力,“那你帮我看看呗。”
“最近一直卡文,想要做一下后期大纲,但是又千头万绪汇总不起来,烦死我了。”
“支线和人物太多,有点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才好。”
网文写到大长篇的字数以后,只要不是那种偏日常的,人物比较少的类型,基本都会面临徐有渔这样的问题。
像是徐有渔的这本《顾道长青》,如今已经超过250万字的篇幅,眼瞅着就要奔着300字去了。
灵气复苏背景之下,虽然故事主体还是围绕着主角所在的凤凰山徐徐展开,但涉及的剧情人物却十分繁多。
有些路人角色一笔带过倒是无妨。
但有些重要配角往往就牵扯着一个个的势力背景,串联起来之后,便是一整本书的框架。
想要将这些全都收束到收尾的剧情中来,如果不想被读者喷烂尾,那就只能烧光脑细胞,好好琢磨一番了。
尤其网文还是日更连载的模式,这就更意味着越到后期,写的就越是艰难。
这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其实就在于,很多细节上的剧情,前文埋下的伏笔,人物的隐线,往往都是作者当初在码字的时候灵光一现,就这么写了。
有些作者会做大纲,把这些一一记录下来,倒也还好。
但很多灵感型作者,写到哪儿算哪儿,两三百万字以后,压根就记不得这些,全靠读者提醒才行。
但填坑哪有挖坑爽?
最后便落得个烂尾太监的下场,后期乏力,终是无果。
徐有渔现在就有这个问题。
毕竟之前写的是文娱文,主线依靠着现实背景,还是比较容易捋顺的。
如今写了一本灵气复苏的书,算是近两年刚刚开发出来的一个题材,可参考的对象实在少得可怜。
那就只能自己摸索了。
“简单来说,就先定下一个终极目标。”李珞抱着徐有渔说道,“比如男女主得道成仙,对吧?”
“然后咱们就顺着这个目标,开始思考,设立好成仙所需要的各种条件。”
“再根据条件,去创造这些条件产生的要素。”
“随后通过将各种要素和前文出现过的人物和伏笔串联起来的方式,完成整个后期的收束工作。”
李珞上辈子虽然就是个臭写文娱的扑街作者,但在徐有渔耳濡目染之下,加上现在《大乾巡夜司》的实践锤炼,已然将功力提高了许多。
再加上拥有记忆宫殿这种逆天的能力,在处理网文大后期的剧情收束问题上,还真是具有得天独厚的巨大优势。
徐有渔按照李珞的说法,慢慢的梳理起来。
有哪些自己记不清,拿捏不准的地方,李珞便像是一个百科全书一般,张口便能补全内容和细节。
这大纲做下来便如同江河入海一般顺畅,让徐有渔极为享受,很快便沉浸其中。
就连应禅溪回来了都没注意。
应禅溪在公司忙完后,买了菜便开车回到家里。
将食材放到厨房,她就来到徐有渔的房间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