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三十,糜照领军从鸳鸯碕过江直奔武阳。
二月初三,糜照军不知所踪。
得知糜照擅自离开部署地点,诸葛瞻十分生气,当天便将情况上报赵统。
赵统回信说,糜照出发前曾给他打过招呼,但也仅仅是招呼而已。
事实上,赵统虽然为此次战役名义上的统帅,但他本身的威望尚不足以压制其他两人。
斟酌再三,赵统暂时没将糜照擅离职守的情况上报朝廷,倒是反复叮嘱诸葛瞻万不能出城野战。
诸葛瞻表示:知道了。
这种事情还用说吗?
放着坚固的武阳城不守,出城找魏军野战,哪个傻子会这么操作?
诸葛瞻送走了信使,继续着手布置武阳城防。
就在这时,传令兵走了进来,拱手道:“将军,有斥候归来。”
“速来见。”
“喏!”
很快,斥候步履匆匆地来了,脸色有些惶恐。
“魏军到哪了?”诸葛瞻问。
斥候支支吾吾,有些犹豫,咬了咬牙,终于开口:“卑,卑职跟丢了。”
“跟丢了?”
诸葛瞻满眼诧异,当即勃然大怒:
“魏军足足有一万人,不是一百!现在都什么时候了,竟然如此懈怠!来人。。。。。”
斥候惶恐,旋即跪地不起,哀求道:“将军饶命!卑职一时不查,这就加派人手前去探查,请给卑职将功补过的机会啊!”
诸葛瞻恨铁不成钢。
要知道,斥候素来是从军中精锐里挑选——骑术、体力、武艺等综合素质皆高于普通士卒。
优中选优都这个鬼样子,其他的士兵还能看吗?
而且魏军走岷水北上,要么在水上,要么走西岸河堤路,这怎么能跟丢呢?
这时,卫兵快步入内,身后还跟着参军李遗、虎贲郎关统。
“将军这是。。。。。”李遗一脸不解。
“罢了。”诸葛瞻摆了摆手,“死罪可免,改鞭刑三十。”
斥候叩首:“多谢将军,多谢将军!”
关统看着诸葛瞻眉头凝重,心中不禁感慨。
他与诸葛瞻虽然差着辈分,却年纪相仿,是少时的玩伴。
认识这么多年,他从没见过诸葛瞻这样易怒,印象里那是一个风度翩翩的儒雅之士。
可今日却。。。。。。
不过这也不能怪他。
他才二十四岁,换作自己这个年纪顶多做个郎官,在军中跑跑腿,而他却要执掌一军。
他是丞相的儿子,天子和大汉子民都在看着他呢,压力可想而知。
“李参军。”这时,诸葛瞻看向李遗,解释道:“斥候将魏军跟丢了,但我念在大敌当前,不宜动摇军心,故不杀他。”
“呃。。。”
李遗心说:当年丞相正是因为治军严苛才一手打造了纪律性和战斗力都非常高的汉军精锐,但他的儿子却有点分不清轻重。
不过仔细想想,这么做也无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