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啊。”常乐答应一声,加快了吃饭的速度。
木匠住在镇东,之前做‘乐糕阁’的匾额时许朝阳去过,也就认识路。
路上,许朝阳和常乐商量了一番,准备趁机会把三楼自助餐和戏台的牌匾一起做了。
自助餐的名字被改成了‘吃到饱’,戏台直接就叫‘一出好戏’,两个都简单明了。
“吃到饱,一出好戏,”常乐边走边摇晃着许朝阳的手,“好听,好理解,不管是谁都能看得懂。”
“对啊,还是简单一点比较好。”
商场有了名字才算有支柱,矫情点说,就是命了名才会有灵魂。
许朝阳的胳膊随着常乐摆动着,脸上的笑意一直下不去。
到了木匠家,木匠才吃过饭,他最近也听说了商场的事,见许朝阳两人来,并没有多惊讶。
所以许朝阳一说需要,木匠马上就介绍了几款花纹贵气的匾额。
经过几番商讨,许朝阳选了两种材质的木材,商场大门口用最大的木料,要让人远远看去都不能忽略的那种。
而三楼两个用的是适合室内的,相对小一些的牌匾。
最后敲定了送匾时间,许朝阳的心才放下一半。
另一半没放下的就是三楼自助餐。
商场一二楼的隔间已经全租出去了,装修估计不出七天就能完成,剩下最大问题只有三楼自助餐的菜品和进货渠道了。
周梁认识几个屠夫,猪肉不缺,鸡肉李如他爹也答应由凤鸣村提供,只剩蔬菜还没有确定。
许朝阳想了半天,最后还是决定回荷花村看看,荷花村大多户人家都是种地,每家每户或多或少的都会把吃不了的菜拿到镇上或者周边村里去卖。
风吹日晒不说,卖不出去烂到地里更是可惜。
他要是能帮着把那些菜收了,也算是在村里留个好。
这倒不是他对荷花村有多深的感情,只是考虑到常乐在那里长大,他的家在那里,‘乐糕阁’的大部分伙计也都是村里人。
总不能因为有个老许家,就忘了其他的好。
尤其是村里的那座山,许朝阳还是很喜欢的。
再加上他还想买几亩地种玉米和花椒,找熟悉的村长总是好办事些。
说干就干,许朝阳找了个好天气,让王正赶着牛车,带着常乐,刘二和许忠一行人回到了荷花村。
相隔两个月再回来,路边的小麦都已经被收割,只剩下短小的麦秆还在地里。
村里有些勤快的人都已经开始翻地准备再种点红薯或者其他的农作物了。
刘二给王正边介绍边指着路,不一会儿,他们就穿过村子边缘,到了山脚下,常乐家门口。
常乐第一个从牛车上蹦下去,这么长时间不回来,他还怪想的。
“哎呦,终于回家了。”常乐在牛车旁伸了个懒腰,脸上的笑容都快溢出来了。
镇子是好,可这里终究是家,他总要回到这里的。
许朝阳在牛车上半弯着腰,看着常乐不同于在镇子上的欢乐,更是确定了之前的想法。
不管他们之后能走多远,去过什么地方,最后都会回到这里。
“相公,怎么了,”常乐背着手仰头把整个山环顾了一遍,才发现许朝阳还在牛车上,连忙笑着伸出手,“你快下来啊?”
被挡在后面的刘二更是推了一把,“东家,快点下啊,弯着腰挺费劲儿的。”
“就下来,”许朝阳身子一个摇晃,连忙稳住跳下牛车走到常乐跟前,“走吧,回家。”
“好。”常乐拉住许朝阳的手,脚步不由的有些轻快。
进到院子,他先是转了一圈,虽然两人很久没回来,但院子里有人做蛋糕,许忠也经常过来打理,倒是看不出那种无人居住的破败和萧条感。
和走之前并没有什么差别,常乐嘿嘿一笑,快步回到自己的房间。
许朝阳跟在身后,看着他从墙角拿出一个包袱开始检查,小声一笑,问道,“等回镇子的时候把你这些宝贝都带着呗?”
“不行,”常乐毫不犹豫的拒绝道,他再次把包袱收拾好放在了原来的位置,“这些东西本来就不值钱,都是爹在山上捡的小玩意儿,拿到镇上又点没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