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诡异的地方在于,报告的下一行数据:这些细胞的活性异常偏高,其分裂速率是正常人体表皮细胞的3。7倍。
“这还不是最奇怪的,”苏晚萤压低了声音,指向另一份光谱分析图,“样本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会自主发出极其微弱的荧光。我们比对过,这个荧光的波长,与你之前记录下来的,镜中倒影那个‘提前动作’的能量光谱,完全一致。”
她抬起头,眼神里充满了凝重与一丝连她自己都无法理解的恐惧,一字一句地说道:“沈默,它不是附着在玻璃上……它在用你的身体,重新生长。”
这句话像一颗冰冷的子弹,击碎了沈默心中最后一点侥幸。
当晚,沈默回到了自己独居的公寓。
他刻意避开了所有能反光的表面,连电视屏幕都用布盖了起来。
精疲力竭的他走进浴室,准备冲个澡。
然而,当他打开热水器,温热的水汽开始弥漫时,正对着他的那面浴室镜子上,雾气非但没有模糊一切,反而以一种违反物理常识的方式,凝聚成了一行清晰的字:
“你早该看见我了。”
沈默的心脏猛地一缩,但他脸上却毫无惧色。
经历了一整天的冲击,他已经从最初的震惊转变为一种冰冷的、如临大敌的平静。
他没有惊慌失措地砸碎镜子,而是立刻关闭了热水器,切断了水汽的来源,同时按下了排风扇的开关。
在雾气消散前,他冷静地从置物架上拿起一支黑色的记号笔,在镜面上那行字的下方,一笔一划地写下另一句话:
弟十六章-你照见的不是自己
“你不是我。”
写完,他掏出手机,对着镜子拍下了照片作为证据。
第二天清晨,他将昨晚拍摄的照片导入电脑,进行了红外增强处理。
屏幕上,他用记号笔写下的黑色字迹依旧清晰,但在那行水汽凝结的字下方,竟然还隐约浮现出另一行更淡、仿佛渗透进玻璃内部的笔迹:
“可你已看了七分钟。”
沈默的瞳孔骤然收缩。
他猛地回忆起来——昨晚刮胡子的时候,他确实在镜子前站了很久。
低头冲洗剃刀,抬头检查下颌,整理衬衫的领带……视线在镜面上断断续续,但总停留时长,确实接近七分钟。
他以为自己在观察镜子,殊不知,是镜子里的“它”,在观察他,甚至在“吸收”他。
他立刻找来工具,毫不犹豫地将整面浴室镜从墙上拆了下来,用一块事先准备好的磨砂不反光亚克力板取而代之。
污染在加深,而且正在从内部影响到外部。
为了验证这个可怕的猜想,沈默设计了一个“双盲认知测试”。
他请来了对他的言行举止最熟悉的实习生林小雅。
他告诉她,这是一项关于AI模仿人类微表情的识别测试。
他播放了一段经过剪辑的视频,画面中是他本人正在陈述案情的录像。
但其中一半,是他前几天真实录制的片段;另一半,则是用最先进的AI技术,深度模拟他的声线、口型与表情生成的伪造影像。
他要求林小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指出她认为哪一段“最不像沈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