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齐国公府的事情,也是让各方势力在猜测。
听闻李承乾在齐国公府足足待了两个多时辰才离开,具体聊了什么谁也不知道。
次日上朝。
关陇士族的人询问长孙无忌,他都淡淡摇头。
能看出来,长孙无忌是不想说。
这更让人耐人寻味。
更奇葩的一幕出现了,已经半年多没有上朝的李承乾今日懒洋洋的出现在了朝堂之上。
就连李世民都惊讶了片刻。
心中不断思索着今日是不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发生。
可除了倭国战事,大唐如今欣欣向荣,根本没有任何大事发生。
所以李世民觉得,李承乾恐怕是要在倭国战事上做文章,昨日也是因为倭国的战事,出现了分歧。
事实也是如此。
谈到倭国战事的时候,保守的大臣都认为应该和谈,不应该继续消耗下去。
毕竟远洋作战,开支实在是太大了。
而长孙无忌却站出来反对。
“陛下,臣认为并非只有和谈一条路可走。”
瞬间,整个朝堂气氛都诡异了起来。
不少的老臣派,也是站出来附和了长孙无忌的话。
“臣以为齐国公所说不无道理,和谈并非是明智之举,大唐明明有能力一举歼灭倭国,此时和谈,之前所做之努力岂不是都白费了?”
“陛下,如今和倭国开战,即使和谈,倭国也会怀恨在心,辽东高句丽虎视眈眈,多次违背大唐,要是和谈,倭国定会和高句丽结盟啊。”
“还望陛下三思。”
。。。。。。
老臣派和长孙无忌一同拱手向李世民施压。
李世民微微眯起眼,看了眼李承乾问道:“太子,你也是这么想的?”
被询问的李承乾,撇撇嘴。
站出来拱手道:“回禀父皇,事实很明显,不止儿臣如此想,这么多的大臣都如此想,显而易见,和谈并非是明智之举,但也不是不可以和谈,和谈要按照大唐规矩来。”
老臣派是李承乾昨夜派人通知了裴寂。
由裴寂去说服了他们。
才有今日朝堂上的举动。
长孙无忌当然是他去说服的,至于说服的理由,无非就是让利。
在这种大是非之下,李承乾觉得让一些利益,无可厚非。
只要能解决了倭国之乱,其它的都好说。
至于什么方法说服了,长孙无忌,那当然是李承乾给了选择,一个选择长孙家或者是关陇士族的选择。
只能是二选一。
他才不会傻到扶持整个关陇士族,这样是违背了李世民的意愿。
李世民眉头微蹙,又看向房玄龄:“玄龄,你来说说看,如今倭国使臣已经到达长安,大唐是和是战?”
额。。。。。。
这么一个大难题,房玄龄顿时有些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