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王附庸风雅,又极度自负。家族先辈虽是世族豪门,又以风雅才学美名著称。但到了豫王这一辈,早就没有了当初的清正守节的家风。多年的骄奢生活,又以先帝时期逐渐壮大的野心做支撑。
如今的兰城,早就成了一批阿谀奉承、趋炎附势又以名士为遮羞布的所谓“名人雅士”的聚集地。
而豫王,在这无边的奉承和讨好之下,一个异性诸侯的地位,早就不足以满足他的野心。
早在先帝时期就有过端倪,豫王以天下才子皆出自兰城,天下文章皆在兰城为由,试图抹去京城的特性,将兰城打造成一个聚集天下文气才气的地方。
天下有识之士皆在我兰城,京城的百官算什么?
纪冰真在后世有读过这段历史,在先帝时期,兰城确实有一段时间成为了本朝的文化中心。甚至有书生不赶科举,反而投奔到豫王门下的传言。
新帝上位后,豫王满心不愿意地上书庆贺,反手又招了众多文人给自己做书立纂,企图加大自己的名声。中间有意附庸的有许多,但也有真正才学的名人雅士,是不愿意但被强制留下来的。
前太傅翁经义是其中最出名的一个。
太子殿下留饭,肯定没有拒绝的道理。朱姜已经饿得不行了,满脑子都是东宫的饭菜不知道好不好吃。
所以她想也没想,脱口而出就是一句:“我能点菜吗?”
没想到她的反应会是这个。文乐逸转头诧异地看着她。
朱姜看到太子殿下猛然看过来的眼神,这才反应过来捂住自己的嘴。安静几秒后终是不甘心放弃,挣扎地伸出一只手指:“就一道。”
她神色挣扎,期盼地盯着太子看。仿佛只能选择一道,是做出了很大的牺牲。
在东宫还要点菜的,她也是第一人。
文乐逸跟她对上个眼神,神色微妙地转动了下眼睛。
想说几句,又最终放弃地冲侍从点点头,意思就是随她点吧。
朱姜才欢心雀跃地收回了手。
侍从引着朱姜往偏殿走。东宫主殿是太子殿下办公用的,平时用餐,白天午时的休息都在偏殿。
她往前走了两步,想起什么,转头看着文乐逸又坐回到书桌前,疑惑地问道:“殿下不吃吗?”
“我还有点事要忙,待会再说吧。”
文乐逸语气平淡地说完,忙了一上午的公事,他又伏案把头埋进那一堆仿佛永远在增多的奏折里。
朱姜看着东宫里的膳食单子,左看右看选了一道不常吃到的葫芦鸡。看着宫人领命下去,无聊地坐在位置上拨弄手指,等着饭菜上齐。
等待的过程里,她忍不住跟偏殿内刚刚领他过来的侍从搭话:“殿下这几日都很忙吗?我看他忙的头也不抬的,饭也不吃。南方的大旱有这般严重吗?”
她虽然身为女官,平时都活动在后宫,对于朝中的事总会听到一点风声。此次南方蜀中大旱宫里宫外都在讨论。太子殿下出去时,她听等在殿外的朝臣说过一点,这几日太子都是忙着对蜀中的救灾。
可也不至于忙到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吧。
她感同身受地摸了摸自己已经瘪下去的肚子。谁要让她饿着肚子干活,她一定没有力气。
侍从恭顺地低着头:“奴才也不知,只是殿下这几日确实辛苦。”
关于朝事的话一个字没透露。
朱姜也识趣地没有再问。
东宫的饭菜果然比含光殿的更为可口。
朱姜吃的心满意足,才回到殿内。
其他女官都去了其他宫中,盘点发放各宫新一月的物资,她因为被皇后娘娘传召而少了一件任务。
含光殿难得的安静。
朱姜回到自己房间,翻出藏在包裹里的几本话本。
她找到殿中树下最好的位置,为自己沏上一壶好茶,又悠闲地翻出一把躺椅。卧在躺椅里悠闲地翻看话本。
静谧、悠闲、刚吃的美食和借来的话本,真是美好的下午茶!
她开心地翻开话本,又嘴对着茶壶嘴,潇洒地喝了一口香茶。
她准备好欣赏这古代的话本,挑拣出一本看名字像是说主角科举之路的,翻开一看,里面竟是她寻找不见的言情戏份。
她喜出望外地往下看。
只是这话本的故事,好像是很庸俗的才子佳人?算了,有的看就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