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年时间,足够我东吴抚定江南。”
齐国拥有天下第一的陆军是不假。
但他的水军,至多是前三守门员。
诚然,以齐国之雄厚国力。
想要经略江南,打造一支横行江海的水师并不困难。
但那肯定需要个几年时间。
这几年时间,就是东吴发展喘息的机会。
周瑜见众人面带迟疑,乃进一步解释道:
“今吾既统东吴水师,复得荆州舟师,足以横行江海。”
“纵然进取不足,然自守有余。”
“刘备虽横扫中国,所向无敌。”
“然其岂能用北地之马,踏平长江乎?”
“愿诸公勿疑,此计可以行之。”
计较已定,周瑜手书密函一封。
具陈“绝齐联魏”之策,遣心腹将校潜送至吴地。
使者夜渡至夏口,忽遇巡江战船。
诸葛亮早伏细作于要津,截获密函,展视视之,其书略大致云:
“臣瑜昧死上言:荆州新定,将帅思归。”
“然刘备虎视于江东,曹操狼顾于江南。”
“若轻弃要害,恐非万全之计。”
“臣窃以为,当北结曹氏,共拒强齐……”
看完这封书信,诸葛亮谓左右人道:
“周郎欲绝盟联魏,此计若成,于吾主大不利也!”
于是,命人取来笔墨,他观摩周瑜笔迹。
然后亲自执笔,更易其词。
其略云:
“——瑜启吴侯:荆州形胜,已入我掌中。”
“将士用命,皆愿效死。”
“今若遽召瑜归,恐军心不稳。”
“且庐江小郡,何足挂齿?”
“大业在荆襄,岂可轻弃!”
“望主公勿复多疑,待瑜荡平江北,自当奉绶归朝……”
书成以后,仍封以原印。
密遣人伪作吴使,星夜驰送吴地。
孙权得书,览未竟而色变,怒掷于地曰:
“竖子安敢狂悖至此!”
顾雍拾而观之,进言曰:
“此书辞气骄蹇,恐有诈也。”
孙权拍案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