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想跟着去省城发展?”郭建平问道。
要知道自家媳妇在严打时期都敢去投机倒把的人,自由买卖不是正合她意嘛。
其实郭建平在县城也感觉到了社会风气的变化。
过年前他搭档去黑市卖东西回来就跟他说了,黑市里的人多了很多,也没有人来查。
所以今年过年前,郭建平和他搭档赚了不少钱。
不过风气变这事,他还没来得及和家里人说。
邓清灵:“没呢,省城以后有机会再去,现在孩子们还小,我哪里舍得出远门,不过我打算下半年搬到镇上去住。”
“家里不是住得好好的嘛,干嘛要搬到镇上去住?”郭建平问道。
难道婆媳俩吵架了?
也没听说啊!
邓清灵:“浩晨下半年就要去镇上读初一了。”
“让孩子自己去住校就行了,哪还需要你跟着去,我们以前都是住校的。”郭建平说道。
“我在镇上买了房子。。。”
邓清灵话还没说完,郭建平惊讶道:“什么?”
反应过来的郭建平连忙压低声音说道:“你什么时候买了房子?”
“就高考结束后那段时间买的,所以我才说搬到镇上去住,那间房子就在中学附近,等时候我就在门口摆个摊卖点包子云吞什么。”邓清灵微笑着说道。
这年头,只要你敢卖,肯定会有人买。
别说包子云吞了,就算你随便摆个摊卖点白菜土豆什么的,也能卖出去。
“你跟谁去看的房子?那房子干净不?”郭建平问道。
要知道在困难时期的时候,镇上还饿死过不少人咧。
其实郭建平没想过在镇上买房子的,因为厂里就有分配房子给他,也有两房一厅。
只不过,几个孩子都在村里读书,邓清灵又在学校里做老师,她们就没想过搬去县城里住。
毕竟人生地不熟,县城里又乱,还不如在村里自在。
“我大哥介绍的,那房主也算是我娘家的远房亲戚。”邓清灵说道。
远房表哥的亲舅舅也算。。。是亲戚。。。吧。
房子买都买了,他还能说什么。
郭建平想了想,便开口说道:“你要做买卖可以,但我不赞成你卖包子,做包子卖太辛苦了。”
因为做包子要起得很早,一般凌晨2点左右就起床开始工作了,有些食材还必须前一天晚上准备好。
邓清灵轻声说道:“我再想想。”
其实她也不是非要卖包子的。
*****************************************高第街的历史很长,最早可以上溯到宋代,清代以来,高第街就以经营鞋帽布匹及“苏杭杂货”着称,一度被称为“苏杭街”。
高第街也是“近代广州第一家族”许氏家族的发祥地。
上个世纪的80年代,正值改革开放风起云涌之时,高第街借着政策的东风,一跃成为全国闻名的服装批发集散地。
全国各地做时装生意的小摊贩,都要到高第街来进货。
有个说法是,“没到过高第街就等于没到过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