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两位小娘子便各买了两盒点心。
终于开张了,杜山川开心不已。
只要有第一位顾客,陆陆续续的顾客也会更多。
“两位小娘子如果吃得好,可以帮我宣传。”
“如果你们带来顾客,只要买两盒以上的点心,我便送你们一盒。”杜山川说道。
这种帮忙拉人头的营销模式自然也是苏秀娟想出来的。
“你这人倒是很会做生意的。”红衣小娘子说道。
杜山川笑意中又露出几分无奈的表情,“养家糊口,没有办法。”
“两位小娘子如果能拉来五个顾客,以后你们买点心都是八折”
“如果能拉来二十位顾客,以后两位小娘子买点心都是六折优惠。”
“你说话可得算数。”红衣小娘子说道。
“那自然是算数的。”杜山川语气笃定。
每一个人都有占小便宜的心理。这是经过现代资本社会充分验证过的。
只要同福斋点心品质不拉胯,再加上这种营销模式,一定会名声大起。
杜山川不仅佩服苏秀娟的厨艺,更佩服她的营销模式。
苏秀娟也需要杜山川这么一个为她抛头露面的人。
这个时代对于女子的要求还是太苛刻了一些。
如果此时站在这里的是她,等以后点心卖得好,同福斋的名号打出去,自然便有人关注她。
等将来李景程考上进士,她当街卖点心的事情或许就不是佳话,而会成为李景程仕途上的绊脚石。
“怎么会剩这么多?”李月娥见杜山川将一多半的点心搬回来,皱着眉头问道。
“刚刚在京城做生意,已经很不错了。”杜山川道。
苏秀娟附和,“这很正常,比我预想的还要好,我觉得最多卖一两盒。”
“是比预想的要好一些。”杜山川说道。
“剩这么多,你们还挺满意。”李月娥一副难以理解的样子。
“刚刚起步,能卖出一盒就是胜利。”苏秀娟说道。
“涿州府已经打开市场,与在京城完全不同,不可同日而语。”
点心生意越来越顺。
七八日之后,每日带出去的点心就能卖到所剩无几。
又过了几日,点心铺子卖出的点心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苏秀娟和杜山川商量之后,又增加了一些供应量。
不过这已经是他们的极限。
家里,李月娥、王氏、李荷、苏秀娟四人已经齐上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