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只是,
元春不知道要怎么在这种场合下,众目睽睽之中让宫人将那张洒金纸放回来了。
【说句再粗俗不过的话,若是让人知道皇妃省亲的园子里藏了个‘怡红院’,指不定会让人以为青楼事业已经登峰造极了呢。】
呼吸,吐气,再呼吸,再吐气,元春到底还是还是抬起头看向身边的宫人,示意她将那张洒金纸重新拿回来。
两害相权取其轻!
气得微微有些发抖的手将‘怡红院’,改成了‘怡雅集’。
殿中的其他人有看到这一幕的,也有没看到的,不过谁都没对元春改笔的事表现出什么来。
‘怡雅集’这个院名一出来,宁望雪先是愣了一下,随即又歪歪了一句,【这回不像青楼,倒像卖古董的了。】
想到怡红院里的那些像多宝阁一样的雕空玲珑木板,那一槅一槅到还真有那么个意思。
闻言,心累不爱的元春又给几个她觉得不错的景点提过名后,又意思意思的提议让宝玉叔侄和姑娘们去做几首诗来。
做诗这事,黛玉喜欢,但宁望雪却不喜欢。
虽然也能硬着头皮做两首,但质量什么的完全没有保证。
于是宁望雪就示意黛玉自己去玩,她就坐在这里吃吃果子喝喝茶,主打一个不献丑!
见宁望雪还赖在这里不走,元春的心情又糟糕了几分。
不过几年的宫廷生活历练下来,元春哪怕心中再想扯着宁望雪的衣领子来通咆哮都不会在人前失态的。
至少理智尚存的时候不会。
元春让宝玉做好几首(),却只让姑娘们做一首10()10[(),黛玉那诗瘾上来了,恨不得做上十七八首,只叫做一首多少有些不过瘾。
看到宝玉在那里抓耳挠腮,黛玉到底还是替宝玉做了一首,不过却没像原著中那般当成旁人都看不见的丢小纸团,而是直接做好了放在桌上,然后装做不经意的往桌中间推了推。
宝玉先是不解的看了一眼进入视线的纸张,随即抬头看向黛玉,黛玉眨了下眼睛便一脸小傲娇的走了。
‘就很轻松!’
宝玉明白过来的时候,脸上全是意外和惊喜。
一旁的宝钗看了一眼黛玉,心下不禁有些好笑。
这种时候还一门心思想着诗的,怕是也只有她了。
宁望雪那些关于‘怡红院’的碎碎念,宝钗也有听到。出了荣庆堂后,因为不管是在路上还是在正殿这边都太吵了,加之距离也不是在荣庆堂时那么近,所以听的并不是很全。那些心声有的能听清,有的听不清。但她虽然不知道元春之前是否写的是怡红院,在看见元春后来的操作以及结合宁望雪的那些心声却不难发现什么。
对了,早前王熙凤靠近元春侍膳时,就听到了元春的心声,所以她是最早发现元春秘密的人。而宝钗则是因为距离太远,心声太多而听得恍恍惚惚,直到现在才确认。
有时候宝钗也挺可怜宁望雪的,不管心中想什么都会被人听到。可有时候宝钗又极羡慕宁望雪……
~
用帕子挡着脸的打了个哈欠,宁望雪才侧身唤身后的九歌上前,小声吩咐了她一声,“去跟抬版舆的人说一声,一回离开的时候让他们直接送我们回宁园。”
今天晚上闹了这么一宿,贾家的人还不知道怎么累呢,她们再留在贾家多少有些个没眼色了。
跟着元春回宫吧,明天早上还得跟小公主一块起来去慈宁宫给太后请安,而且这么晚了跟着回宫怕是也会吵到小公主。所以回宫就是自己休息不好还会吵得旁人没休息好。
既然这样,回宁园就是最好的选择。
回宁园既不用给谁请安,还能睡到自然醒,多好呢。
九歌早就猜到宁望雪会这么安排,退出正殿先去寻跟着她们出来的小太监让它先给抬版舆太监传个话,然后再去绮霰斋通知茜雪一声,将姑娘们的东西都收拾收拾。
用了宴,做了诗,一众人又去了一回栊翠庵。
栊翠庵墙角的梅花开得极好,尤其是夜里看过去叫人不禁多赞它几句好恣态。
元春来到佛像前,极其恭敬的上了香,又虔诚跪拜了一番。元春拜后,宁望雪和黛玉也跟着其他人上前走了个形式。
【旁人求神拜佛不是求长生就是求富贵就是阖家安康,前程似锦,我如今落于此处却不知道还能求些什么。我若诚心诚意的求个早死早解脱,怕是您也不能这么办吧?】
【算了,看在我好歹也算跪过拜过上过香的份上,您就
()随便保佑点啥吧。毕竟有来有往,才能来日方长。】
元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