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世上绝大部分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钱的问题,在做生意这件事上尤其如此。
白万里愿意在租金和税收方面给朱长春提供优惠,这就帮朱长春承担了不少成本,这样子哪怕之后政策有所变化,朱长春不得不关掉自己开的店,受到的损失也不会太多。
朱长春满面红光地从三商局拿到全国第一张个人营业执照之后,就风风火火地准备开店的事情去了。
虽然之前一直犹豫,但朱长春对开店的事情已经考虑很久了,很多东西都考察好了。
首先就是开店的地址,朱长春选了一家在起风期间关门的饭店。
这家饭店原本的大厨跟着满清朝廷的御厨学艺,在起风期间让人害死了,饭店也是因此关门了。
如今虽然风停了,但因为曾经的大厨没了,饭店也无法恢复营业,店面一直限制着。
而因为曾经做过饭店,里面大多数设备都是齐全的,不需要额外采购,饭店本身也只需要翻新一下就可以重新投入使用,大大降低了店面方面的成本,这也是朱长春会选择这里的原因。
白万里遵照承诺,由三商局帮朱长春报销了大部分的租金成本,这样子朱长春一个月只需要支付十元的租金就可以拥有一间面积数百平的店面了。
至于食材和油盐酱醋方面就更不用操心了,朱长春本来就是大厨,这方面自然有自己的人脉和渠道,完全不需要白万里操心。
白万里知道这‘全国第一店’的成功与否对未来私营经济的发展影响很大,只要这家店能一炮而红打响名声,接下来就会吸引无数人参与其中,私营经济的规模越大,自己这个三商局的局长就能得到更多的好处,因此白万里下令全局一定要确保朱长春的饭店顺利开业。
而在多方瞩目之下,终于到了饭店开业的当天。
之前那些小打小闹的摆摊生意不算,这是实打实的华夏建国之后第一家私营店铺,这样的名号足以吸引全国上下的关注。
因此在开业之前,门口就聚集了全国各地的媒体。
从人民日报到魔都日报,从中央到地方大大小小的记者都聚集在饭店门口,等待着报道饭店第一天开业的盛况。
随着时间一点一点临近开业时间,聚集在门口的记者们也越发紧张和焦急起来。
“你们说今天这饭店开业会有多少领导过来捧场?”
“领导捧场?一家饭店而已,不至于吧?”
“不至于?真要不至于的话,今天会有这么多记者过来吗?这可是全国瞩目的私营第一店,别的不说,至少商业部门的领导肯定会过来捧场的。”
“听说这家店的老板以前是保卫处的大厨,我看保卫部门的领导应该也会过来赏光。”
“你们别挤!我好不容易占到这个位置,一会儿一定要给到场的领导拍几张正面照!”
“哎!别推了!出来了出来了!老板出来了!”
在万众期待之下,红光满面的朱长春穿着一身崭新的中山装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