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私营经济的发展速度可能比很多人想象的都要快。
就以轧钢厂为例,一开始只是少数几个人尝试着投入私人小生意当中,在轧钢厂门口摆摊,因为他们知道轧钢厂是附近最大的工厂,工人最多,消费能力强,在这里做生意最有机会赚钱。
他们确实赚到了钱,而轧钢厂庞大的工人数量也有其他方面的影响。
比如工人在看到有人在轧钢厂门口摆摊之后,很快把消息传回自己的家里,自己所在的院子,国家开放私人生意的消息就这么火速地传播开了。
国营厂子能提供的工作有限,现在还有很多青年和妇女没有工作,现在看到别人摆摊赚了钱自然心痒,这就吸引了很多人投入到摆摊生意当中。
短短几天的工夫,轧钢厂门口的摆摊数量就从零零散散的几个暴增到了五十多个,卖食品的,卖手艺的,卖生活用品的,五花八门什么都有,俨然已经形成了一个小市场。
于莉跟方强本身对轧钢厂就熟悉,工作开始之后就在这一片负责监管。
于莉看着那热闹的叫卖场景不禁咋舌:“这几乎是把整个鸽子市搬到台面上来了……不,鸽子市里的人都鬼鬼祟祟,生怕被人发现,可没这么热闹的时候,这比过年赶大集的时候也不差分毫了。”
五十多个摊贩的商品也架不住两万多工人的热情,很快绝大部分摊贩的东西都被抢购一空,等他们收了摊,聚集在空地上的人才渐渐散去。
于莉看着收摊之后一片狼藉的空地,默默拿出了自己的笔记本。
闫解旷满头大汗地回到家里,直接把箩筐往地上一丢,闫埠贵迫不及待地问道:“解旷,今天赚了多少啊?”
闫解旷好像是累惨了,没有回答,而是直接拿着桌上的水壶对嘴灌了起来,在闫埠贵的反复催促之下,闫解旷直接从口袋里掏出钱扔在桌上。
“自己数!”
闫埠贵见了钱,赶紧抓着数了起来,越数越是兴奋。
“一块……两块……八块三……八块八毛五分,赚钱了,这回真是赚大钱了!”
闫家这些天每天卖的花生米越来越多,收入自然也水涨船高,虽然卖的是只有盐的普通花生米,但销售额也逼近十块大关,哪怕再扣掉分给闫解旷的钱,一天也能赚个好几块,可把闫埠贵乐得不行。
而闫解旷灌了一肚子水之后,直接往椅子上一瘫。
“今天可累死我了,轧钢厂门口摆摊的人越来越多,旁边人跟我说话都听不清,我只能扯着嗓子喊啊,好不容易把花生都卖掉了,爸今天你可得给我涨钱,不然我以后不干了!”
闫埠贵眼看赚了大钱,心里高兴,便顺嘴说道:“行,多分给你一点也行!”
闫解旷听后表情舒展了一些,但马上又严肃起来,说:
“爸,咱们得想想办法,买花生不能卖一辈子的,今天我就看到有三个人跟我们一样卖花生米了。”
原本正沉浸在赚钱喜悦中的闫埠贵瞬间如遭雷击:“什么?!”
“真的,都是卖油渣花生米的,份量价钱都跟我们差不多,甚至还有个卖一毛四,比我们便宜一分钱,要不是他花生卖光了,工人都不乐意来我这里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