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迅速下达一连串指令:
“一,辅忱,立刻通过秘密渠道与苏什维利政权接触。
表达我炎国对俄士兰人民自主选择道路的‘尊重’以及对新政府的‘兴趣’。
同时暗示我们可能是唯一一个不带有敌意且有能力提供帮助的大国。”
“二,张毅,总参谋部联合内务部队,立刻制定‘北风’行动计划。
以保护我侨民、维护远东铁路畅通为名,向俄士兰远东地区和炎俄边境增派‘保安部队’。
动作要快,要造成既成事实!”
“三,岷源,准备一份‘人道主义援助’清单,主要是粮食和药品。
但同时,准备另一份清单,我们需要他们用矿产开采权、林业特许权以及……整个乌拉尔山脉以东,勒拿河以西区域的‘联合开发与管理权’来交换。”
“四,子杰,国内舆论开始引导,强调俄士兰人民的苦难和新政府的‘和平愿望’,为我们未来的行动铺垫合法性。”
……
俄士兰,彼得格勒。
冬宫昔日的辉煌已被革命的狂潮洗刷殆尽,墙壁上弹痕累累。
街上随处可见欢呼的人群和横七竖八的障碍物,但更多的是茫然无措的市民和排队领取可怜口粮的长队。
斯莫尔尼宫内,新生的苏什维利政权核心人物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内外交困。
前线军队自行解散,士兵们奔走回家争夺土地。
工厂停工,粮食短缺。
西方各国使馆大门紧闭,充满敌意。
“我们必须立刻退出这场该死的帝国主义战争!”
乌里扬诺夫语气坚决,但深陷的眼窝显示着他的疲惫。
“我们需要和平,哪怕是最屈辱的和平,来赢得巩固政权的时间!”
“可是,同志……德士兰人提出的条件太苛刻了!
他们要割占整个波罗的海沿岸、白俄士兰、乌士兰!”
有人反对道。
“不给,他们就继续进军!彼得格勒都可能不保!我们有的选吗?”
另一人绝望地喊道。
就在这时,一名外交人民委员部的官员急匆匆地走进来,脸上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表情:
“报告!来自东方……炎国的秘密使节到了。
他们表示……愿意与我们进行‘务实’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