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那场山中奇遇所带来的波澜,并未随着锦旗和感谢信的到来而完全平息。周家姐弟,尤其是周成煜的生活轨迹,似乎被那五个沉重的木箱悄然拨动,驶向了一个新的方向。
春耕的繁忙过后,暑气渐浓。就在周成煜几乎要按捺不住去打听军事夏令营消息的时候,李干事骑着那辆标志性的二八杠自行车,再次来到了周家小院。他带来了参谋长的亲笔信和一份盖着红头文件的正式通知——周成煜被批准参加本年度的青少年军事夏令营,地点就在他们熟悉的那个营区,时间定在七月中旬,为期两周。
接下来的日子,周成煜像上了发条似的。每天除了完成学业,就是雷打不动的体能训练和跟着姐姐周小小修炼那玄妙的内息。他不再满足于在山林间奔跑,而是开始有模有样地练习军体拳,甚至找来废旧轮胎捆扎成负重,在自家后院一遍遍地练习深蹲和冲刺。
周成业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在一旁指点几下他当年在民兵训练时学来的匍匐技巧。周小小同样期待。
七月流火,夏令营报到的日子终于到了。周成煜换上姐姐特意用崭新劳动布仿制的“军装”,背上背包,精神抖擞地站在院门口。
周小小仔细地帮他理了理衣领,拍了拍并不存在的灰尘,眼中带着鼓励:“去吧,好好体验,坚持到底。”
营区大门依旧庄严肃穆,但这次的气氛与上次截然不同。
门口聚集了不少来自周边村镇和县城的青少年,脸上洋溢着兴奋与好奇。
在工作人员和战士的引导下,他们排队登记,领取了统一的作训服(虽然是旧的军服改的,但浆洗得十分干净)和简单的个人用品。
周成煜领到的编号是“第七班,09号”。他被分到了一个十二人的宿舍,铁架床,硬木板,薄军被,一切都简洁而规整,空气中弥漫着肥皂和阳光暴晒后的味道。
开营仪式上,参谋长亲自做了动员讲话,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却字字铿锵,讲述着保家卫国的责任与光荣。
周成煜坐在小马扎上,腰杆挺得笔直,听得心潮澎湃。他注意到,站在操场四周负责警戒和引导的战士中,有好几个眼神特别锐利,身姿挺拔如松,气息绵长,一看就是厉害的人物。
这让他更加确信,部队这片天地,远比他想象的更为深邃。
夏令营的生活严格而充实。清晨的起床号刺破黎明,十分钟内整理内务、洗漱集合;晨跑五公里是开胃小菜;队列训练磨练意志;政治学习了解军队历史和传统;军事基础课目如射击原理、地形图判读、单兵战术动作等则让周成煜如饥似渴。
他身体素质本就远超同龄人,又有修炼的底子,无论是体能项目还是需要专注力、领悟力的课目,他都完成得异常出色。
尤其是在一次野外拉练中,他凭借对山林的熟悉和敏锐的方向感,不仅自己率先到达终点,还帮助两个差点迷路的同学找到了正确路线,赢得了教官的公开表扬。
教官是位脸庞黝黑、不苟言笑的侦察排长,姓王,战士们私下都叫他“黑脸老王”。
王教官虽然严厉,但教学极其认真,眼光毒辣。他很快注意到了这个叫周成煜的少年,不止是因为他出色的成绩,更因为他身上那股子不同于普通农村少年的沉稳劲儿和偶尔流露出的、对力量精准控制的痕迹。
一次休息间隙,王教官状似无意地走到正在默默调整呼吸的周成煜身边,低声问:“练过?”
周成煜心里一惊,随即看到教官眼中并无探究只有了然,便老实地点点头:“跟我姐学过一点强身健体的法子。”
王教官没再多问,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底子很好,别荒废了。记住,力量是用来保护和奉献的,不是炫耀的资本。”这句话,周成煜牢牢刻在了心里。
夏令营的生活不仅有艰苦的训练,也有温暖的时刻。
夜晚的营区,他们会围坐在一起学唱军歌,《打靶归来》、《团结就是力量》的歌声嘹亮;听战斗英雄讲故事,那些发生在并不遥远年代的浴血奋战,让少年们热血沸腾又肃然起敬;和战士们一起包饺子、搞联欢,粗糙的手掌和稚嫩的手一起揉面擀皮,笑声传出去很远。
两周时间转瞬即逝。闭营仪式上,周成煜以综合考评第一的成绩,被评为“优秀营员”。参谋长亲自为他颁发了奖状和一枚小小的、仿制的军功章。
握住他的手时,参谋长低声笑道:“怎么样,小煜?黑脸老王可没少在我这儿夸你。这身军装,将来想不想天天穿?”
周成煜用力点头,目光坚定:“想!参谋长,我一定努力!”
带着晒得黝黑的皮肤、更加结实的身体和满满的收获,周成煜回到了家。他变了,又没变。
变的是气质,更加沉稳自信,行动坐卧间有了点军人的影子;不变的是那份纯朴和对家人的亲情。他兴致勃勃地给家人讲述夏令营的见闻,演示学到的队列。
周成业虽然都经历过,但依然听的认真,周小小则在厨房准备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