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琅琊榜》开头可能引发的争论,张潇辰其实心里是有数的。
毕竟原时空里,《琅琊榜》的开局各项数据也不咋地。
实际情况就是,在当下这个资本大举进入娱乐行业,娱乐市场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
观众对于电视剧的容忍阈值正在逐年降低。
就像网文一样。
以前的大神,可以由浅入深、娓娓道来。
现在的作家,黄金三章没把读者留住,作品直接原地扑街。
而视频平台的兴起,更是极大的加速了这一历史进程。
说白了,当进度条掌握到了观众手中,观众可以随意快进、回看、倍速播放,谁还耐得下性子,看你整集整集的铺垫?
当然,这也不是说慢节奏的好剧就完全没有未来了。
而是观众选择一部剧会更加的慎重。
这里面就牵扯到了沉没成本。
毕竟你好剧可以铺垫,人家烂剧也可以铺垫啊!
万一观众追了半天,结果碰到是个挖坑不填,逻辑混乱的烂剧,岂不是要吐血?
有这时间,干点啥不好?
这一点,在往后短视频时代就更加的突出了。
到那时,观众连正片都懒得看,直接看切片解说了!
更别提还有更后面的短剧时代。
……
……
言归正传。
《琅琊榜》头两集节奏慢,这是不争的事实。
毕竟有那么多人物要出场。
他们各自有各自的立场,各自之间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不把这些交代清楚,正戏就根本无法展开。
就好比梅长苏是来复仇,外加替冤死的七万赤焰军洗刷冤曲的。
如果没有铺垫,主角上来直接就是查案,最终经过一番抽丝剥茧,成功找到真凶,报仇并洗刷冤情。
大家最终的爽点,只有一个真相,外加破了个案子,仅此而已。
但如果这些个反派,被刻画得有血有肉。
各个要么老谋深算,要么道貌岸然,要么坏到流脓。
主角团结各方力量,经过好一番龙争虎斗,才终于将他们绳之以法。
感受是不是完全不一样了?
如此,便是【群像剧】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