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平型关的缴获,两个团的92式步兵炮数量直接激增到18门。这一变化,无疑为部队注入了强大的火力支撑,而这背后,离不开李有才等人对炮兵部队的悉心培养。
李有才深知炮兵在战斗中的关键作用,因此着重以培养炮兵为主,将其他力量作为辅助。
在他的带领下,炮手的培养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尽管新培养出的炮手,还无法像经验丰富的老炮手那般操作精准,但通过巧妙的战术安排,这个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每当新炮手将火炮调整就位后,现场的老炮手便会仔细检查,进行最后的校准。在老炮手的悉心指导下,新炮手们在实战中不断成长,逐步积累经验。
此时,独立四团和独立十一团的炮兵部队,不仅拥有18门92式步兵炮,还增添了12门41式山炮。
这些火炮,如同威风凛凛的巨兽,齐齐瞄准了繁峙县城内晋绥军的驻地以及小鬼子可能的防守地点。
与此同时,大量的迫击炮和掷弹筒也严阵以待,成为这场火力盛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进一步充实炮兵力量,陈振华做出了一个明智的决策。他从之前国军的俘虏当中,将那些熟悉炮兵操作的人员全部截留了下来,带在身边进行培养。
那些俘虏兵,有的原本就是被胁迫参战,对战争充满了厌倦;有的则是在战火中认清了形势,愿意为正义而战。
陈振华对他们晓以大义,让他们明白,只有共同抗击侵略者,才能迎来和平的曙光。在陈振华的感召下,这些俘虏兵纷纷加入了八路军的炮兵队伍。
借助平型关缴获的200多门迫击炮以及500多门掷弹筒,陈振华将那些熟悉掷弹筒和迫击炮操作的俘虏兵,合理地分配到各个战斗单位。
如今,掷弹筒兵已经实现了每个班配备一个掷弹筒小组,每个连都设有一个迫击炮排的充实配置。在充足的弹药和火炮支持下,863旅各部队的火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攻打繁峙县城的战斗即将打响,陈振华站在炮兵阵地前,望着一门门整齐排列的火炮,心中充满了信心。
他看着炮手们忙碌的身影,大声喊道:“同志们,今天就是我们大展身手的时候!这些火炮就是我们的铁拳,一定要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炮手们齐声高呼:“消灭敌人!为祖国而战!”
随着陈振华一声令下:“开火!”18门92式步兵炮率先发出怒吼。炮手们熟练地操作着火炮,装填、瞄准、发射,每一个动作都一气呵成。炮弹拖着长长的尾焰,如流星般划过天空,精准地朝着繁峙县城内的目标飞去。
“轰!轰!轰!”一声声巨响震得大地都在颤抖。92式步兵炮发射出的炮弹,如同重型铁锤,重重地砸在晋绥军和小鬼子的驻地。
坚固的营房瞬间被炸开了花,砖石、木屑四处飞溅。巨大的冲击力将周围的防御工事一并摧毁,士兵们被气浪掀飞,发出凄惨的叫声。
与此同时,12门41式山炮也不甘示弱。它们凭借着良好的机动性和强大的威力,对敌人的重要据点展开猛烈轰击。
山炮的炮弹在半空中划过一道道弧线,然后以雷霆万钧之势砸向目标。那些隐藏在工事里的敌人,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就被炮弹的强大威力所吞噬。一时间,硝烟弥漫,火光冲天,整个繁峙县城仿佛陷入了一片火海。
在92式步兵炮和41式山炮的强大火力压制下,上百门迫击炮也加入了战斗。迫击炮手们迅速调整角度,根据前方传来的情报,对敌人的密集区域进行覆盖式打击。
一枚枚迫击炮炮弹呼啸着飞向敌人,在人群中炸开,一朵朵死亡之花瞬间绽放。敌人被炸得抱头鼠窜,原本整齐的防线变得混乱不堪。
而每个班配备的掷弹筒小组,也发挥出了灵活多变的优势。他们根据战场上的实际情况,对敌人的零散目标进行精准打击。
掷弹筒发射出的炮弹,在敌人的阵地上不断爆炸,给敌人造成了极大的困扰。有的敌人试图躲避炮火,寻找掩体,却被掷弹筒炮弹准确命中,一命呜呼。
在火炮的怒吼声中,炮手们的身影显得格外坚定。老炮手们沉着冷静,熟练地操作着火炮,同时还不忘指导身边的新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