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士们继续争分夺秒地搬运着粮食,他们的身影在晨光中显得愈发高大。尽管不知道小鬼子的轰炸何时会来,但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
尽可能多地将物资转移出去,为抗日事业保留力量。整个宁晋县城,在这个黎明前的黑暗时刻,弥漫着紧张而又充满希望的氛围,每一个人都在为了未来的胜利而努力着。
那堆积如山的粮食,仿佛是大地孕育出的希望宝藏,保守估计不低于100万斤。每一粒粮食,都凝聚着农民辛勤劳作的汗水,此时却成为了抗日力量得以延续的重要支撑。
战士们深知其意义重大,搬运工作开展得紧张而有序。他们两人一组,默契配合。
其中一人半蹲下身,双手紧紧抓住沉重的粮袋边缘,另一个人则迅速将肩膀抵在粮袋下方,齐声喊着有力的号子:
“嘿哟,起!”伴随着号子声,他们用尽全身力气,艰难地将粮袋扛起,脚步沉稳却又匆忙地朝着卡车走去。
那粮袋压在他们的肩头,仿佛承载着整个民族的期望,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执着。
来到卡车旁,他们小心翼翼地将粮袋递上,卡车上的战友早已等候多时,伸出有力的双臂接过粮袋,迅速码放整齐。
一袋、两袋、三袋……粮袋逐渐在车厢内堆积,如同筑起一道坚固的堡垒。战士们的脸庞被汗水浸湿,衣衫也被汗水紧紧贴在后背,但他们没有丝毫停歇,眼神中只有专注与坚毅。
而那些缴获自日军109师团的近100辆汽车,此时排列在广场上,宛如一支等待出征的钢铁军团。
这些汽车,有的车身溅满了战斗的泥点,有的车窗玻璃破碎,却依旧无损它们在物资转移中的重要价值。
陈振华深知时间紧迫,不容有丝毫耽搁,果断下达指令:“必须尽快用这些汽车把粮食运出去!”
李战龙与周卫国迅速响应,组织战士们展开行动,战士们熟练地打开车门,钻进驾驶室,插入钥匙,启动引擎。一时间,广场上引擎声轰鸣,打破了清晨的寂静。
汽车缓缓开动,一辆接着一辆,有序地驶向粮食堆放点。在那里,战士们迅速将装满粮食的袋子传递上车,动作如行云流水般顺畅。每一辆汽车都像是一座移动的粮仓,承载着希望与力量。
为了确保运输过程的高效与安全,车队还进行了细致的编排。经验丰富的老兵驾驶着领头的车辆,凭借着对路况的熟悉和精湛的驾驶技术,为整个车队指引方向。
中间的车辆紧密跟随,保持着合适的间距,防止意外发生。殿后的车辆则时刻警惕着周围的动静,确保车队不会受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整个转移过程,就像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斗。战士们争分夺秒,不敢有丝毫懈怠。因为他们明白,每多运出一袋粮食,每多转移一辆汽车,就为抗日事业增添了一份胜利的可能。
在那阴森森的小鬼子华北派遣军总部里,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总部内的所有小鬼子都脚步匆匆,神色紧张,整个司令部弥漫着一种不祥的预感。
当收到109师团发来的最后一封电报时,华北派遣军司令部的参谋长冈不知三郎顿时如遭雷击,脸上的肌肉忍不住抽搐了几下,眼中满是痛苦与难以置信。
他深知,这封电报意味着什么——109师团,那可是他们在华北地区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如今竟遭遇如此惨败。
然而,无论内心多么痛苦,作为参谋长,冈不知三郎必须履行自己的职责,将这个噩耗告知华北派遣军名义上的司令长官寺内寿一,以便为后续的局势做出应对。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整理了一下军装,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向寺内寿一的办公室。
每一步都仿佛有千斤重,他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在胸腔里剧烈跳动,那声音在寂静的走廊里格外清晰。
他缓缓推开门,走进寺内寿一的办公室,然后拿起直通在日本国内正在治疗的寺内寿一的电话,然后沉痛的说道,
“司令官阁下,”参谋长冈不知三郎声音低沉,“109师团……宁晋县县城的109师团,已经全体玉碎。”
此时远寺内寿一手中的电话,“啪”的一声掉落,整个人猛地站起身来,瞪大了眼睛,仿佛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话。
“你说什么?再说一遍!”重新拿起电话的寺内寿一,声音因愤怒和震惊而变得尖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