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罕默德六世闭上眼叹息。
身为一个继承了其父亲温和性情、平日里乐于关怀贫者的温良君主,对于美国人这般肆无忌惮的贪婪,仅仅是听闻便让他作呕。
其他奥斯曼高官亦是如此。
“绝不能容忍美国的所作所为,陛下。阿拉伯半岛理当属于我奥斯曼帝国的疆土。”
“没错,陛下!此事必须严正抗议!”
尤其是伊诺努和恰克马克(mustafa
fevzi?akmak)这类军方人士,更是坚定主张帕迪沙应当采取强硬态度。
在他们看来,美国的举动已是赤裸裸的主权侵犯,连国际法都难以包容。
“可美国真的会把我们的抗议放在心上吗?”
“没错,若他们像英国在摩洛哥那样厚颜无耻地回应,我们恐怕也束手无策。更何况我们在大战中是败战国,即便如今面子上挽回了一点,但美国终究是胜者。”
但与态度强硬的军方不同,以马赫穆特·杰拉莱丁·巴亚尔(mahmut
celalettin
bayar,人称杰拉尔·巴亚尔)为代表的一众政界人士则多是忧虑与长叹。他曾在正史中担任土耳其共和国第三任总统,如今则是奥斯曼帝国外务大臣。
奥斯曼帝国手中有确凿的证据,那些美国石油公司的员工就是活生生的物证,他们亦不像当年的西班牙那样只能软弱到眼睁睁看着英国掠走权力。
但列强之所以为列强,不正是因为“就算有证据也能矢口否认”吗?
即便是美国,也无异于此。
“尽管如此,我们仍不能对此事闭口不言。”
会议室内,喧嚣未歇,凯末尔却缓缓闭眼沉思片刻,终于开口。
“我们奥斯曼帝国,绝不能容忍美国的行径。若是我们还想保有主权,想要以‘帝国’之名屹立于世的话。”
倘若此时因为畏惧美国而选择沉默,那么这几年来,为了摆脱“欧洲病夫”的耻辱,不断推进改革的奥斯曼帝国,将再次陷入泥淖。
更别提,那些为摆脱旧时代的传统束缚、推行世俗主义、使帝国迈入现代国家行列所付出的努力,也将化为泡影。
“我们必须堂堂正正地,将奥斯曼帝国的权利向全世界宣示。”
“可首相大人,我们恐怕难以独自抗衡美国。不说国力如何,光是‘战败国’这顶帽子,就足以让我们的发言权逊于美国。”
“你说得没错,杰拉尔。但我们并不孤单。在我们身后,还有强大的德意志帝国。”
“啊——!”
而德意志帝国,绝不会坐视不理。
他们可是奥斯曼帝国真正的主人,也是最早对阿拉伯石油垂涎三尺的人。
这样一个国家,怎会对美国染指石油之事无动于衷?
德国,一定会替奥斯曼狠狠撕咬美国一口。
“那就要抓紧时间了。”
穆罕默德六世眼神坚定,意识到自己该做什么。
“巴亚尔大臣,立刻去把德国大使鲁道夫·纳多尔尼请来。我要亲自会见他,请求德意志帝国的支援。”
“遵命,陛下。”
伴随着帕迪沙的命令,奥斯曼帝国的文武百官齐齐低下了头。
这一切,便是汉斯得知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