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恢复了记者的专业素养,但语气依旧带着亲近:
“钱进同志,您好,我是记者陆凯。”
“首先祝贺您获得救灾工作先进个人和特殊贡献奖,请您做个自我介绍吧,让我们与电视机前的同志们互相认识一下。”
问题都是提前给出来了,答案也通过了电视台的审核,所以此时钱进背诵就行了。
摄像师傅开机,灯光助理调整好反光板。
钱进简单的做了自我介绍。
陆凯将话筒递到钱进面前,眼神专注,继续发问:“钱进同志,据我们所知,海滨市在去年的特大旱灾中受灾严重,但救灾工作成效显著。”
“能否请您分享一下,在抗旱救灾过程中,最让您难忘的一个瞬间或者故事?以及您认为,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您和您的队伍克服了重重困难?”
钱进面对镜头,神态沉稳,目光坚定。
这都是韩兆新昨天帮他在招待所进行的培训结果。
韩兆新这方面可是相当有经验。
钱进开始侃侃而谈:
“最难忘的瞬间还是挺多的……”
他简洁的提到了送水路的开通、地下水脉出水时候老百姓的欢欣、人工降雨成功后冒雨冲进农田的社员,还有后来去视察抗旱工作时候吃到的孩子请客的烧蚂蚱等。
话题进入第二个问题,他的回答更加动情,甚至红了眼眶:
“至于支撑我们的力量?很简单,就是责任,对老百姓的责任!”
“旱灾来了,地里的苗要枯死,人畜要断水,这是天大的事!组织信任我们,把担子交给我们,我们就得扛起来,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钱进的回答,饱含深情,不过还是以套话为主。
结果陆凯却听得心潮澎湃,眼中闪烁着感动的光芒。
他接着问道:“钱进同志,您刚才提到‘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能具体说说在抗旱过程中,您和您的队伍是如何克服困难,创造条件的吗?”
“这个例子很多。”钱进思路清晰,回忆着稿子里的条例,慢慢的给讲了出来。
这方面他能讲的内容确实多,这次可就不是空话套话了。
他从起初的进山寻水开始讲,又讲发动一切机动车组建送水路,还有动员全市劳动突击队组建抗旱突击队下乡开展工作,又讲了动员市民为了支援农民抗旱做出的节水努力等等。
自然还有干部包队的创举、从国外引进滴漏设备来保苗的举措、带领全市农民补种抗旱庄稼的工作……
钱进的回答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既有宏观的总结,又有生动的细节,完美地契合了采访要求,更传递了强大的正能量。
站在摄像机后面的李德勇,听着钱进的讲述,频频点头,脸上露出了赞许和满意的笑容。
他悄悄对旁边的助理竖了个大拇指,显然对陆凯找到的这个采访对象和采访效果非常满意。
很多人面对镜头会紧张,说话会绊绊磕磕,这样很影响采访效果。
钱进这边坦然自若,说话声情并茂,在他看来简直是天生的被采访圣体。
“谢谢您,钱进同志,您的讲述非常感人,也让我们深刻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责任和担当!”陆凯结束采访,真诚地向钱进鞠了一躬。
“再次祝贺您,也祝海滨市的未来风调雨顺!”
两人握手告别,工作人员引领他准备入场。
钱进看着陆凯跟随采访团队走向下一个目标,心中很有些老怀大慰。
当年学习室里那个埋头苦读的青年,如今已成长为国家级媒体的记者。
这本身就是知识改变命运的最好注脚,也是对他当年创办学习室初衷的最大肯定。
采访结束后,1980年的救灾工作表彰大会就隆重开幕了。
钱进坐在前排,然后主持人口中喊出了他的名字:
“钱进同志作为海滨市抗旱工作指挥部的负责人之一,在抗旱保苗、组织生产自救、抗击旱灾、保障民生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