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向钱进仔细讲解。
老头是个老泥瓦匠,叫张厚德,今年66岁了,是大柳树公社张家旺大队的著名老匠人。
此人解放前就在省城有名的裕泰营造厂当过学徒,跟着师傅修过教堂、盖过洋楼,一手“清水墙”的绝活在十里八乡都出名。
钱进低声问:“什么叫清水墙啊?”
张厚德急忙说:“俺这里的俗话,就是砌墙的时候不用抹灰,砖缝一样勾得笔直漂亮。”
钱进诧异。
还有这么漂亮的本事?
干部继续说,老汉家里困难,老伴常年生病,儿子残疾,就指望他这点手艺活贴补家用。
可农村家家户户没钱,起不了新房甚至都修不起老房子,他这手艺在农村是明珠暗投。
即使平日里谁家要给房屋修修补补,也顶多管工匠吃顿饭,确实没闲钱给工钱。
这样明明张厚德老汉有一手好本事,家里日子却过的苦。
此次听说能进城吃商品粮、拿固定工资,是他改变全家命运的唯一希望,所以他赶紧来了。
结果他来的也晚了,加上民兵一看他年纪不符合标准阻拦了他,最后老汉绝望,蹲在公社政府门外哭,让这干部给遇上了。
干部低声说:“钱指挥,您要是瞧得起我,我也愿意给张师傅担保,他的手艺、他的人品、他的身板,都是没得说。”
“我们公社礼堂那面山墙,就是55年他带着人砌的,多少年了,一点缝没有,结实着呢,所以我觉得他这个情况比较特殊,特意带他过来向您做个说明。”
钱进想了想,问道:“同志我记得您是姓常?”
干部说道:“对,常住海,我是大柳树公社民兵大队的副队长,部队转业下来的战士,我立过三等功,在战场负过伤。”
“说这些,我不是要自吹自擂,是想说明我不是个没谱的人,我给张师傅担保,绝对是因为我知道他能行,他是市里头搞建设需要的人。”
然后他看了看老头,叹了口气:“就是年纪大了一点,不过他身边是没问题的,79年还来给公社修过会议室呢。”
钱进饶有兴趣的看向常住海,问道:“你们俩怎么过来的?”
常住海说:“我骑着自行车带他过来的。”
钱进问道:“我看你腿不太好?”
常住海不明白他问这个干嘛,有些尴尬的扶了扶右腿:“膝盖被流弹打掉了,不过不妨碍骑车子。”
钱进又问道:“你想不想去城里干?别在公社当民兵了,我给你在我单位找个班,怎么样?一样带编制,待遇肯定好的多。”
他现在是核准委的老大,要安置几个人进单位上班,太轻松了。
但是他不是真要把常住海留在核准委里。
这个常住海是个人才。
刚才处理乱局果断勇猛,为人又有同理心、同情心,能下决断又有担当,这是个很好的管理人才!
他在劳动突击总队很缺这种人才。
于是钱进就想把他弄到自己手下去管突击队员,他肯定适合。
而且他知道,以后劳动突击总队肯定会发达,常住海去了当管理层,这未来比在乡下光明的多。
常住海下意识挠头。
我也没打算毛遂自荐啊。
此时有几个被选上的大柳树公社户籍的泥瓦匠围上来,他们多少都跟张厚德学过手艺:
“张师傅是俺师父,钱指挥,他手艺好,人也好,是个好手艺人。”
“钱指挥我说实话,张师傅不是俺师傅,但是我跟俺弟弟都跟他干过活,他干活时候从不藏私,教导俺两兄弟学手艺,您就收下他吧,他会带徒弟……”
“是,钱指挥,俺仨可以担保他,他要是干不动重活,俺替他干,保证不耽误事……”
钱进说道:“这样,张师傅你先留下,我找个人考察一下你的技术,过关了,咱们再商量后面的事。”
张厚德老眼里顿时流下泪水,赶紧点头:“没问题,没问题,你随便指使我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