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慰问之行,算是搂草打兔子了。
钱进没想到还有额外收获。
虽然领导用的是询问语气,可懂的都懂,宋致远马上就能搬回海滨大学教授楼居住了。
他们选在今天下班后开展慰问工作是很明智的选择。
因为随着海滨市抗旱救灾工作指挥部登上《人民日报》,他们顿时成了各宣传口的热饽饽,其他报纸刊物赶来采访。
同时指挥部依托科学找水、深井抗旱的成功经验,成了北方抗旱工作上的明星,邻近几个同样饱受旱灾折磨的省市纷纷发来函电或派工作组前来取经学习。
短短几天内,市抗旱指挥部就接待了好几拨来自不同省市的学习考察团。
会议室里,钱进和张成南等人成了最忙碌的讲解员。
墙上挂着那张复制放大的《地下水脉详略图》,桌上摊开着打井成果报告和各种技术资料。
“……所以,我们的核心经验就是:科学先行,精准发力!”
钱进指着图纸,声音沉稳有力,向来自邻省的一个学习组介绍:
“这张老图,结合我们现代的简易物探和实地踏勘,帮我们锁定了富水靶区。”
“然后集中优势力量,组建专业打井突击队,哪怕设备落后,也要用经验和毅力啃下硬骨头。每一口井,都成了一个抗旱堡垒!”
“唯一可惜的是,因为工具不够趁手,我们没法打深水井。”
钱进确实为此感到遗憾。
他拍了拍墙上挂的大幅详略图感叹道:
“如果能打深水井,那么我们能根据这地下水脉分布图,在全境适宜条件都能打上水井!”
学习组的成员们听得聚精会神,频频点头,有人飞快地记录,有人用相机拍摄图纸和资料。
一位带队的地质局副局长感慨道:“钱副指挥,你们这套‘图纸+突击队’的模式,太有借鉴意义了!”
“相比之下我们那边现在是两眼一抹黑,到处乱打,成功率太低!”
“回去我们就组织力量,先摸清家底!”
抗旱工作是当下北方多省市地区的重点工作。
钱进不藏私。
他又介绍了以生产队为单位推广滴灌来节水的预想。
这需要滴灌水管来配合开展工作,而且代价比较大。
可没办法。
钱进认为滴灌水管用处很大,旱年可以用来节水。
即使不是旱年,总有一些地方是旱地,总有一些生产队处于干旱地区。
那么滴灌技术就可以应用于这些干旱地区给作物增产。
总归,这些东西不会被浪费。
开源+节流永远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性办法。
类似的场景不断上演。
海滨市的经验被迅速传播、学习、借鉴。
指挥部里,电话铃声更加频繁,内容也从紧急求援,逐渐增加了许多关于技术咨询和经验交流的请求。
钱进对这种情况有些不耐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