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黄金年代从1977开始 百度 > 第247章 吃上水了吃水不忘献图人(第6页)

第247章 吃上水了吃水不忘献图人(第6页)

毫不客气的说,接下来全国都知道有海滨市抗旱救灾工作指挥部这么个单位了。

郑国栋兴致勃勃的说:“各位同志,人家报道上说了,吃水不忘挖井人啊。”

“咱们这个水是怎么出来的?是各位同志战天斗地给战斗出来的,但也是人家施华盛老同志给咱指路指出来的。”

“所以我建议,我们不要等了,韩总指挥、钱副指挥,我们今天下班后就抽出时间,一起去拜访施华盛老同志,好不好?”

一把手发话了,谁敢说不好?

只有钱进弱弱的发表意见:“其实,宋致远老师也有很大的功劳,是他找到了施华盛老师,思想动员了施华盛老师奉献出这份宝贵的详略图,也是他给我们指挥部送过来的……”

这种全市一二把手集体慰问可是难得的重要事件,他得帮手下人争取露脸机会。

一个羊是赶,一群羊也是赶。

钱进把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一把手没别的话,一挥手霸气的说:“好,那把两位老同志都慰问一下。”

借着这件事,韩兆新向郑国栋汇报了抗旱工作进展。

随着溶洞引水工程的稳步推进,以及依托那份珍贵的《地下水脉详略图》打成的水井如雨后春笋般在焦渴的大地上涌现,指挥部的压力不是那么大了。

这点从指挥部里的气氛变化也能看出来。

虽然电话铃声依旧频繁,文件传递依旧急促,但那份几乎令人窒息的绝望感,已被一种更加务实的忙碌所取代。

郑国栋一边听汇报一边也感受到了这股变幻的氛围感。

最后他看着墙上旱情地图上,代表“人畜饮水初步缓解”的蓝色标记点开始连成片,脸上笑容更清晰。

“同志们,我认为当前来说,这场抗旱战役的转折点已经出现了,就是我们成功的引水和打井工作!”

郑国栋最后得给指挥部成员鼓劲。

“但是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大家还是不能麻痹大意啊……”

最后言归正传:“那什么,钱进同志,关于遵循详略图打水井的工作是你牵的头,情况也是你最熟悉。”

“那么你安排一下,我们今天下班利用傍晚这个时间过去慰问慰问老同志!”

傍晚下班,韩兆新、钱进、张成南几位指挥部主要领导陪同郑国栋去慰问有功之士。

郑国栋和韩兆新乘坐的是一辆半旧的伏尔加轿车,钱进等人都被塞进了一辆挂着帆布篷的212吉普车。

既然是钱进引路,那自然是先去自己人家里。

这事不是他自私,想帮宋致远抢功,主要是他没跟施华盛打过交道,还不知道施华盛住在哪里呢。

宋致远依然住在老房子里,这一带的楼房大多是五六十年代建造的红砖筒子楼,墙面斑驳,楼道狭窄。

特别是如今天气燥热,一进楼道里,混杂着煤烟、饭菜和公共厕所的复杂气味就开始横冲直撞。

往里走,估计还有人准备晚上睡觉了,于是把马桶准备好了。

他们没走两步,一个开了盖子的马桶跟咧着嘴的狗似的冲他们喷涂气息。

钱进有些尴尬的看向郑国栋:“领导,要不然我把宋致远同志叫到外面去吧。”

郑国栋浑不在意的摆摆手,满脸笑容:“这味道啊,哈哈,你们看看这个马桶,是吧,三人行必有我师,嗯,三个马桶也必有我师。”

“啊?”张成南愣住了。

郑国栋笑道:“学习它外放气味,然后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嘛。”

一行人哄堂大笑。

以前宋致远自己住的是个独门小院,那不是正规楼房,是有人用砖头木头铁皮搭建的违建房。

钱进知道那种房子冬冷夏热没隐私不好住,便通过居委会协调帮宋致远协调到了一间套一老楼房。

他熟门熟路地走在前面引路。

路不好走。

楼道里光线昏暗,墙壁上贴着褪色的宣传画和“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标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