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五月初的城市开始沉入夜色,灯火几乎全部熄灭了,偌大的海滨市在海风吹拂中陷入睡眠。
时处长不再说话,只是冲高义点了点头。
高义说道:“好,钱进同志,任命文件随后会通过正式渠道,用机要件发给你和你们单位。”
“不过新单位的成立是很复杂的工作项目,你要正式上岗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
“所以你先回去,好好休息几天,把家里安顿好,调整好状态。”
“以后的工作,你可要拼命了!”
言至于此。
钱进与领导们握手告辞。
实际上今年不管南北方的干部,多数都得拼命。
调动文件还没有下达,海滨市里准备召开一场针对抗击特大蚜虫灾害的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
结果大会召开前夕,ICI方面发来了一份正式公函。
英伦国家气象局提供的公函。
钱进收到以后大概扫了一眼。
东西印刷精美、格式严谨、带有英伦国家气象局的机构徽,很有那么一回事。
但是内容就相当不专业了。
或者是当下气象卫星观测能力和电子计算机运行的大模型水平有限,对中国南北方未来天气的预测并不精准。
这是可以理解的。
其实到了21世纪,天气预测工作依然很困难,以至于用户们看了天气预报往往骂娘,因为有时候天气预报连第二天的内容都不准确。
不要紧。
他修改了公函内容,仿照格式重新印刷了一份。
反正他现在有了金屋,已经可以购买大型机械了。
他直接把电脑和光电印刷机给整了过来,先扫描公函样式再电脑端打印内容,最后用印刷机给彩印出来。
不能说跟英伦国家气象局的官方公函很像,只能说是一模一样。
这份公函的核心内容,是该气象局基于其拥有的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全球数值模型在五月第一个礼拜的最新运算结果。
它耦合了最新太平洋海温异常以及印度洋偶极子演变状态的分析,对北半球东亚夏季气候趋势做出的一个具有预警色彩的情景展望摘录。
钱进对它内容用词中的专业性很满意。
他就模仿了其专业性,将1980年南北方的极端天气情况做了预报。
除了这份公函他还搜集了几份国外气象专业报刊。
很巧,这些报刊里都有关于中国南北方的极端天气预测情况。
而且预测的很准。
这么准确的结果自然不应该出现在这个时代,是钱进先画靶子再开枪搞出来的:
他找了几个关系好的侨胞和宋吉祥帮忙,通过他们花钱给报刊主编走后门,让这些报刊登报了枪手们编撰的内容,主题由他提供,结果由他规定。
连同公函一起,他把几份报刊也给搜集了起来,一起交给了市里的一把手。
一把手找了翻译员来对公函进行翻译,这样一份专业的气象报告就出来了:
【全球气候模式评估通报(1980年第00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