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衣物、棉被及粮食立被挑走。
二派更动员高手及军士共一万人挑走粮物。
五万名大理人亦投入此工作。
太上皇更已由连德柱背往灾区。
连德柱便沿山区赶路。
午前时分,他已陪太上皇在高处慰问灾民。
灾民们纷纷叩谢着。
良久之后,县令才匆匆前来行礼。
太上皇便指示一大串工作。
他便领旨匆匆离去。
他优先派人赴各衙及银庄传讯。
包巡抚一获讯,便连夜赶来指挥着。
灾区周遭城镇便涌入大批人员及粮物。
三日之后,积水一退,三、四百万人便一起忙碌着。
各吏更穿梭指挥着。
连德柱便陪太上皇到处巡视着。
连德柱更沿途宣布“向贵阳银庄借钱之凤阳人自本月起,可以一年不缴利钱,事后不必再补。”
此外,他更把携来之九千万两金票交由各吏借给众人。
人力及物力一投入,灾区便迅速的清理妥。
云贵粮物一送入,粮物立即充沛。
连德柱便留下十余万名工人协助搭建房舍。
其余之人则返云责。
他们一返贵州,便见段和已率人在场赐赏。
只要参加此事之人,每人便各获赏一锭金元宝。
众人喜出望外的申谢着。
太上皇留在灾区一个半月才离去。
凤阳人陈情上百年之治洪心愿,终于达成。
太上皇一交办,各衙便大力推动。
一百余万人便沿着淮水下游挖河道。
不出二个月,泄洪道便已见规模。
事后,凤阳人立碑记下大理王这段大恩。
太上皇经过此事,便决定解决类似灾情。
因为,他知道朝库甚充沛。花得起这种钱。
经由此事,大理王宫与各堡便建立飞鸽通信。
连德柱亦再交给各堡二千万两。
他陪太上皇由南走到北的大兴土木防止天灾。
朝廷为之大撤金银。
商人及工人为之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