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爷子又说:“觉的臊还有的救,知耻而后勇,该早思量了。”
顾大舅嗯嗯应着,不敢在父母跟前多待,等老爷子上了炕,就急急的出门去找六老爷,想从旁问一问,老爷子为甚突然催着他上进。
作者有话说:
第五十章
顾大舅要务正业!
哎哟,可叫人惊掉下巴了。
这么自在一个人,整天介不是游山玩水就是吟风弄月,又不爱跟官场之人搭噶,远近闻名的山水郎,落的名声多清贵呢。
哪晓得,他还有务正业的一天。
他最先打算去顾氏学馆里做个蒙学先生,就算身上没半分功名,但凭他的学识,给孩子们启蒙是足够了。
这打算可真算得上是务正业了。
可惜呢他先头的名声太响,人家一听他要开学馆,都不愿意把孩子给他送来,理由也是现成的,这夫子不靠谱儿,别又给教出来些不务正业的弟子来。
那没法儿,最务正业的事情干不成,再寻思个别的吧。
顾大舅又来找六老爷商量,六老爷说,自已要是有法子,也不致于到如今还是一事无成,功名功名没有,营生营生没有,家业家业没挣下,只能做些卖弄名声的行当。
若顾大舅肯舍下脸面,这个行当倒也不是不行,铺排个年,挣下些家业来,再丢手去做他的山水郎也是可以的。
顾大舅叹口气,他不是舍不下脸面,实在是没那个长处,说些风花雪月,他是比哪个都不差,做别的务实的营生,他是比哪个都愚,自来就没生下那个窍。怕到时挣不到家当,反让人给诳了。
这也不成,那也不成,活了小半辈子,才发现自己果然一事无成,光景竟全虚度了。若没人点拨,他也没觉得艰难如斯,一时点拨的醒悟过来,才发现那个滋味……忧苦成愁。
顾小舅说:实在不成,还是再读书,考一考吧,有了举人功名,也算有了立世的根基。
可顾大舅撂开正经的经书已多年,如今再拾起来,其中艰难,自不必述,况他本就不是个务实之人,文章写的花团锦簇,正儿八经的经济(经国济世)之才是三分都没有,华安府取仕,也重经济务实之道,凭他这样的文风,要考取举人也是没个定数,若遇不到机遇,大抵也是不能上榜的。
老爷子看大家折腾了这么些天也没个定论,就拍板让顾大舅接手田庄的事务,索性在田庄边上盖个小棚子,打发他跟着庄头佃户学稼穑之道去吧。hr
()
span传送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