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番艰难的谈判和协商,郭台名最终成功地获得了罗杰的认可。
罗杰同意将一部分“组装”工作交给富士康代工,但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条件——郭台名需要在利润上做出更多的让步和压缩。
当郭台名和林家兴离开后,罗杰立刻让格瑞丝帮他起草一份措辞严厉的工作函。
这份工作函不仅要谴责苹果公司在背后搞小动作,还要催促他们尽快将那
3000
只手机送到视界公司。
罗杰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苹果公司感受到压力,同时也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公司掌握着核心科技、是强势的一方。
与此同时,在另一个地方,华尔街的几家金融巨头正与纽约世界知名的银行集团进行着一场秘密的闭门磋商。这些巨头们齐聚一堂,目的只有一个——统一口径,共同参与到罗杰的“视界科技公司”融资计划中。
对于这些金融巨头们来说,罗杰的“视界科技公司”无疑是一块真正的“大肥肉”。
这项能够改变未来的“科学技术”,在现实社会中的地位将会越来越重要,其价值也必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凸显。因此,他们都毫不犹豫地决定要参与其中,共同分享这块巨大的蛋糕。
这几家金融机构的精算师们夜以继日地忙碌着,他们翻阅了大量的资料,进行了复杂的运算和分析。
经过漫长而艰苦的工作,他们终于达成了一致的结论:最多不超过六年,如果罗杰的“视界科技有限公司”能够成功上市,那么它的市场估值极有可能超过十万亿美元,从而一举成为世界第一的科技公司。
这些金融机构,就像一群贪婪的“吸血鬼”,他们对罗杰的公司垂涎欲滴。
起初,他们给罗杰的天使轮报价为
3000
亿美元,试图从这家潜力巨大的公司中分得一杯羹。然而,当他们统一口径后,意识到这次融资对于“视界公司”来说至关重要,于是决定做出一些改变。
最终,这些“吸血鬼”们决定出价
900
亿美元,以换取“视界公司”30%的股份。他们所谓的如此慷慨,是因为按照他们的估算,这次融资将是“视界公司”的首次,也是最后一次融资。
一旦公司开始正常运转,它将不再需要外部资金的支持,因为它自身的盈利能力将足以维持其发展。
与此同时,这几家金融机构和银行财团也在私底下精心运作,他们充分调动了自身所拥有的一切人脉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