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问陛下,陛下月才所说,关于细作,夜不收的事,陛下如何打算?这军国大事,还得用自己的啊!用外人,始终是不放心,一旦误事,就是军国大事,事关社稷啊!陛下!还有,这将满桂的六千人,分成六个千人队,是为何?力量过于分散,萨尔浒大败,犹在眼前啊!”孙承宗真的急了,顾不得那样多了。
杨改革的内心,思量了许久,考虑再三,这个事,终于下了决心,这个事,光是埋在自己心里,是不行的,事情牵扯过于庞大,自己还得有人把关才行,否则,一个步骤走错,可能全盘皆输啊!
“大伴,将这个大殿的人清空,联有极为机密的事,要和孙师傅说,你将这个大殿团团围住,十步之内,不允许任何人靠近,明白吗?这个,你亲自把关。”杨改革下了命令,这件事,关系实在重大,不得不谨慎,这古代的房子,都是些木头做的,隔墙有耳,在古行是很容易实现的。
王承恩诧异的望着皇帝,有什么事居然重要到要驱赶整个大殿的人?还要派人围住,不准靠近十步之内?这得重要到什么程度啊?
不过诧异归诧异,还是很快执行了。霎时间,整个大殿的人,毒了个干干净净,一排排的卫士,将这个大殿围了起来,整个大殿,就只有杨改革和孙承宗了。
孙承宗见皇帝如此慎重,也觉得惊奇,道:“陛下,何事如此慎重?”
杨改革见人都退了出去,门也关上了。于是抽出一个用纸封起来的纸袋子,和后世的“档案袋,小极为相似,不过,在袋子的封口上面,用鲜红的大字写了“非君不得擅起,违者杀无赦”的字样。让这个普通的纸袋子显得杀气腾腾,那几个鲜红的大字,异常的妖异。
“孙师傅看看这个杨改革从这个纸袋子里,抽出几张纸,递给孙承宗。
孙承宗疑惑的接过,拿在手里,端详起来。
一看标题,脸色就变了。
再看内容,身体就轻轻的颤抖起来。
还没看完,整个人已经气的颤抖起来。胸膛急剧起伏,鼻翼张开,呼吸粗重得吹动了胡须,两只手不受控的颤抖着,把这张薄薄的纸,抖得“哗哗”作响。
“哗啦!”这张薄薄的纸,终于受不了孙承宗的颤抖,被孙承宗“抖。成了几片。
“国贼当诛,,国贼当诛”
“国贼耸诛”孙承宗咬牙切齿的不停咒骂着。杨改革面无表情的看着孙承宗气得发抖。
好一阵,孙承宗才好了点,给皇帝打了一个躬,道:“陛下,臣失礼了。臣实在没料到,这国贼已经到了如此猖狂的地步,已经到了丧尽天良,卖宗卖祖,认贼作父的地步了。实在没料到啊!如今和陛下当初的推测一结合,臣更是觉得恐怖,如不是陛下识破,我大明朝,恐怕要入万劫不复之地啊!”
孙承宗浑身不受控的颤抖着,这几十年练就的定力功夫,在这个消息面前,被打得粉碎。被皇帝的这个消息刺激了,实在受不了,这个消息,实在是让人气愤,让人愤怒,让人暴躁如雷,也过于惊人,如果是成了事实,完全可以置大明朝于死地。
第一百四十四章 步骤
杨改革则面无表情,这件事,得益于历史的记载,如果没有历史的记载,谁能想到,居然会发生这种事。
这件事,就好象杨改革穿越过来的时候,美国靠近墨西哥的某个州,有一些大商人觉得美国可能垮台,于是暗地里把美国的一举一动都通报给墨西哥的毒枭,妄想着这些毒枭有朝一日,打进美国,成为美国的主人之后,他们能得到好处一般不可思议。
“能告知老臣消息的来源吗?”孙承宗气得不顾君前失仪,失声的咒骂了一会,发泄了心中的愤怒,才逐渐的变得理智起来,开始思考这其中的问题来,这消息的来源,就得首先怀疑,如果消息来源不可靠,这件事,也就没有必要讨论下去了。
“孙师傅,这斤。消息,确实可靠,千真万确,如果没有确实可靠的消息,联能如此大动干戈?至于来源吗?呵呵,大明朝诸多厂卫刺探消息,如果认真,不管什么事,总还是会有蛛丝马迹的杨改革敷衍孙承宗了,这完全是得益于历史的“先知。”要真的靠明朝自己的特务系统,什么锦衣卫,东厂,那是不可能搞到这种情报的,想历史上,就连野猪皮进关,这样大的事,锦衣卫和东厂事先都没有一点消息,可见,这明朝被骂臭了的的特务统治其实也就是那样回事,被人夸大了而已,颇得“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精髓。
看看后世的特务,特务组织,那才真的叫牛,往往敌人的作战命令还在敌人的司令部里放着着,自己这边就已近得了消息,这个才叫特务,再看看这明朝的,敌人都打倒京师了,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完全就是门外汉级别的。看看后世的国家,那个强点的国家没有出名的特务机构?干的事不是阴险狡诈?看看美国的特工,刺杀,绑架,阴谋颠覆他国那样少了?杨改革就奇怪了,怎么都把明朝这特务统治批得体无完肤,后世的现代国家却都在努力的弄自己的特务机构?“只准后世放火,不准明朝点灯
“确实可靠孙承宗已经逐渐的冷静下来了,开始考虑这个消息所造成的影响,大明朝的锦衣卫那可是大名鼎鼎!东厂,那比锦衣卫,更甚一筹。说不准还有皇帝的什么其他秘密机构给皇帝刺探消息,孙承宗想到这里,也就不再怀疑这消息的来源和准确性了。即使是他这个帝师。一旦牵扯到锦衣卫和东厂这些皇帝的禁离,也不好过分的说道了。
既然陛下的消息可靠唉问这个话,想这个问题,孙承宗也是叹息了一声,这连商人都到通敌谋逆的地步了,那岂不是说,这大明朝眼看着不行了,很多人都在另外找靠山,投靠新的主子了?这大明朝,看来,比自己想象中的更加的不堪,更加的虚弱,孙承宗瞬间觉得,自己老了很多,那颗火热的心,也冷了许多,这心中的杀气,顿时疯涨。
“嗯,这个消息是真的,联的这份名单上面,详列的八家山西商人通敌的名单。这八家,走私物资,军火,粮食给东虏资敌不说,还替东虏收集情报,刺探消息,甚至埋伏细作,内应,所以,东虏对我朝的一举一动,都可以说,了如指掌,可能就连联在早朝上说了些什么,要不了几天,内容就会摆在东虏的桌案上,孙师傅,以为联会在这个问题上乱说吗?这可是几百颗人头落地的事。”杨改革可不是胡乱的吹嘘野猪皮的厉害,从历史来看,明朝对野猪皮,是单向透明,明朝的一举一动,造什么,出什么兵,那里有多少兵防守,什么战斗力,都一清二楚,这些,如果没有明朝内部人士协助,能这样不露痕迹的做到?野猪皮的间谍,细作都是克格勃练出来的吗?个个精干无比?甚至更离谱的是,经常攻城,都是里应外合,这个,没有明朝的内部人士做埋伏,做掩护,做内应,野猪皮能做到这种程度?恐怕野猪皮自己也没想过能入关坐天下。还会耗费无数去布只能使用一次的间谍?
“既如此,那这些国贼该杀,欺君罔上,大逆不道,该连诛九族”孙承宗准备大开杀戒了,说话间,几百颗人头就要落地。这件事,仁慈不得,已经没有回旋的余地了。到了这个地步,也不用讲任何的情面。
“他们是该死,该杀,该诛九族,不过,仅仅就是诛杀他们就行了吗?。杨改革问了这样一句。“那陛下的意思是?”孙承宗疑惑的问了这一句。
“光杀他们有什么用,联要对付东虏后金,还要赈灾,对付日后的难民造反,需要的是海量的、持续的军饷、赈灾开支,光杀几个山西的商人,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杨政革对于杀山西商人弄银子,已经想的不是一天的天了,那可能有几百万两的收入,大肥羊不宰还去宰谁?如果他们不通敌,还两说;通敌
“那陛下的意思是?难道,陛下,准被…盐商,果然需要大开杀戒了。”孙承宗长叹一口气,已经明白了皇帝的意思。孙承宗一直参与了杨改革大部分的核心机密,比如以前的盐课,布置锦衣卫对付盐商,盐耗子的事,就是孙承宗参谋的,所以,皇帝稍稍一说,孙承宗前后一联系,立刻就明白了。
“呵呵,孙师傅明白了?”杨改革见孙承宗一副“是这样的吗?”的表情,就知道孙承宗不不傻,已经猜到自己要怎么干了。
“陛下是打算将这山西商人一网打尽,然后详列出他们谋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