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
王教授放下资料,目光落在孟屿身上,“小孟啊,九点那节‘魏晋南北朝思想流变’,资料都准备好了吧?前半段我讲,后面几个关键人物和思潮的互动,交给你来梳理引导,没问题吧?”
“没问题,教授,都准备好了。”孟屿沉稳点头。
王教授又转向大力,眼中满是赞赏:“大力啊,听说你昨天那篇关于‘九品中正制’前期演变的短评写得很有见地,逻辑清晰,史料运用也扎实。好好保持,历史研究需要你这样的头脑。”
“谢谢教授鼓励,我会努力的。”
大力认真回应。
三人又就一些课堂细节和学术问题交流了一会儿。
8:40Am|课堂前的分离
大力看了眼时间,起身:“教授,孟助教,我先去教室占位置了。”
“去吧。”
王教授笑着点头。
孟屿的目光一直追随着她,直到她轻快的身影消失在门口。王教授打趣道:“行了,别看了,人一会儿就到教室了。我们准备一下也该过去了。”
8:55Am|步入课堂
当王教授和孟屿走进能容纳百余人的阶梯教室时,里面已坐了七八成学生。
窃窃私语声在看到孟屿时明显提高了几分贝。
大力坐在靠前居中的位置,旁边特意留了个空位。
看到他们进来,她眼睛亮了一下,对着孟屿的方向悄悄挥了挥手。
孟屿的目光精准地捕捉到她,嘴角微不可察地向上弯了弯,对她轻轻颔首。
他跟在王教授身后,步履沉稳地走向讲台区域。
9:00Am|课堂之上(王教授部分)
上课铃响。
王教授站在讲台中央,声音洪亮,条理清晰地讲述着魏晋时期玄学兴起的社会背景和主要流派。
深厚的学养和生动的讲述吸引了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
孟屿坐在大力留出的位置上,姿态端正地听着。
桌下,两人并排的腿却挨得很近。孟屿修长的手指在摊开的笔记本边缘轻轻敲击着,仿佛在思考。
大力看似专注地看着讲台,手指却悄悄地从桌下伸过去,用指尖在孟屿的大腿外侧,隔着质地良好的卡其裤,极其缓慢地画了一个小小的爱心。
孟屿身体几不可察地一僵,随即,他那只放在桌面的手自然地垂落下来,精准地捉住了那只作乱的小手,紧紧包裹在掌心。
他目视前方,神色依旧专注,只是握着她的那只手,指腹在她手背上轻轻摩挲了几下,带着安抚和“警告”的意味。
大力的指尖在他掌心调皮地挠了挠,然后便安分下来,任由他握着。
两人交握的手藏在桌下,是课堂上心照不宣的小秘密。
10:00Am|课堂之上(孟屿部分)
王教授讲完一个段落,看了看表:“好,关于玄学清谈的主要特征就先讲到这里。下面,关于当时几个重要学派之间的相互影响、争论以及最终如何被整合进上层建筑的部分,由孟助教来为大家梳理。这部分非常能体现思想史动态发展的复杂性,大家认真听。”
王教授将讲台位置让给了孟屿,自己则坐到了前排预留的位置上。
孟屿从容起身,走到讲台中央。他调出精心准备的ppt,目光沉稳地扫过全场。
当视线落到大力身上时,他清晰地看到了她眼中瞬间燃起的、毫不掩饰的崇拜光芒。
他清了清嗓子,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穿透力:“各位同学,我们刚才梳理了玄学清谈的表征。那么,这些看似超脱的思想流派,是如何在现实中相互碰撞、角力,最终影响权力结构选择的呢?这并非简单的此消彼长……”
他侃侃而谈,引经据典,逻辑严密。他并不拘泥于教科书上的定论,而是提出自己独特的视角,将嵇康的“越名教而任自然”与当时庄园经济的发展、地方豪族势力的崛起联系起来,分析其背后隐含的政治经济诉求;又将何晏、王弼的“贵无论”与门阀制度初期的权力巩固需求相结合,探讨其被上层吸纳的必然性。
他的讲述既有宏观的把握,又有微观的剖析,将原本可能枯燥的思想流变讲得如同抽丝剥茧般清晰而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