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是冬天,村里头没人,全都在家待着,就两三家正好出来倒水看到王家柱牵着牛回家,有好信的特意出来问声,也叫王家柱乐呵呵的回应着。
过了几天后,村里人才知道瑜娘家买了头牛。
话说,瑜娘听到院里传来哞哞的牛还颇是纳闷,出屋一看,就看到自家男人牵着一头牛回来,眼睛一亮,笑嘻嘻的问道:“这是在县城买的?”
王家柱看自家媳妇儿高兴的样子,心里也跟着开心,说话的音调都有几分愉悦,“这回卖的银子多,我就寻思直接买头牛回来!”
瑜娘走过去摸着牛背,满是稀罕的看着黄牛,“花了多少银子?”
“二十两!”
王家柱看瑜娘稀罕的样子心里发酸,怎么瞧着他家媳妇儿比稀罕他还稀罕牛呢!
哞哞的牛声也不光吸引了瑜娘,还吸引了家梁,小孩子耳朵尖,在屋里就听到了,出来看到自家大哥院里拴着一头牛,别提多高兴了!
咋咋呼呼的回去喊了刘氏,刘氏和王老爷子一听家梁喊有牛,也赶忙穿鞋下炕,出屋过来,一看,都是眼睛一亮,这还真买牛了。
刘氏和王老爷子这下可是乐呵了,开春家里翻地可轻省了不少。
王老爷子唯着牛转了好几圈,满意的直点头,“这牛不错。”
有老人说不错,瑜娘和王家柱心里就放心了,因为添了一头牛,一大家子人喜气洋洋的,这会儿村里都没几家人有牛的,买了头牛都顶上一个房子了,能不乐呵!
王老爷子听花了二十两银子买牛点点头,说着开了春牛还要涨价,爷俩也不闲累,拿着锯子开始锯木头,要立马盖个牛棚。
瑜娘和刘氏劝爷俩不急,明天弄不是一样的,王老爷子不干,这会儿高兴浑身是劲儿,在屋里坐不住。
去了木匠家要了十多根圆木,爷俩就在后院干起活来!
瑜娘无法,特意去村口割了块肉,去了老院那,跟刘氏一起做饭,刘氏看着瑜娘拿了块猪肉过来,眼含欢喜嘴上却说道:“过来吃个饭还要拿东西干啥?还特意买块肉,这让你爹知道了,准保心疼!”
瑜娘笑眯眯的说道:“我和家柱可不能在这白吃,都成家了哪里还有吃老人的道理,平时又不买什么过来,来一回自然要拿点好的,不然家梁哪里知道他嫂子是个好的!”
刘氏指着瑜娘乐的说不出话,“哎呦,你这张小嘴,会说的哦!”
冬天酸菜炖猪肉,越吃越香,瑜娘从角落里的酸菜缸捞出一颗酸菜,放在盆里洗涮,突然想起上回的事问道:“婶儿,你给阿齐选好人家没?”
刘氏听了一拍腿说道:“正想找你说这事呢,这两天一直没着空,这家梁越大越皮实,一天不看着就滚雪堆里去了,给我气的哦,你说上辈子没见过雪咋的?那耳朵冻得直脱皮,骂他也不长记性。”
瑜娘好笑的听着刘氏抱怨家梁淘气。
刘氏这才想到自己把话说跑偏了,忙拐回来,青柳的年纪已经算是老姑娘了,跟她一起玩到大的姑娘都已经当孩子的妈了,青柳回了家,也有不少人家惦记着娶这有本事的姑娘。
可跟青柳差不多年纪的小伙子不是死了老婆就是身有残疾,在大一些的都是老光棍多多少少都有问题。
青柳好不容易出了李府这狼窝,哪里还敢进虎穴,提亲的不少,可心的没一个。
刘氏打听了下,姑娘性子憨厚,虽不聪慧讨巧,却是老实肯干的,要不当初也不会同意进李府去了,刘氏听了后对青柳颇是满意,想着自家阿齐,没啥不好的,估摸这亲事能成,就算派媒婆过去,也得借着个由头好说亲事。
瑜娘一听便明白了,刘氏估摸想让媒婆借着赵家的由头说亲,毕竟青柳跟赵家人算是接触过,说亲事就好说些了!
瑜娘想了想也没什么,嫁不嫁还不是看青柳的想法,杨家那边定不会因为赵家就不相看周齐的,既然他们也私下会打听,赵家发挥的作用不过就是牵个线罢了,真是成了以后小两口过得好不好,跟瑜娘他们都没什么太大的关系。
瑜娘笑着答应了。
瑜娘知道,当初王家下的聘礼都是这老两口出的,她也知刘氏不容易,拉扯这么大的儿子背后多少辛酸与眼泪,便说道:“婶儿,阿齐的亲事若是钱不够你们就跟我和家柱说,我们到时候也能帮衬一二。”
瑜娘会说这话,主要也是想还青柳的情,当初,她的尸体还是青柳帮着保住了的。
刘氏一听心里颇是窝心,对瑜娘更喜欢了两分,点头应着,“要是真用,定会跟你们开口,放心,这钱算是借你们的!”
瑜娘一乐,不在纠结这个了!
牛棚还要忙活一天才能盖成,晚上一大家子吃着肥肉片,满嘴流油,王家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