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父看赵母心虚了不少,起初给了二十文,人家讲了几句就没下文了,赵父觉得这事可行一狠心又给了二十文,那人说道关键地方他又给了二十文,最后那人也痛快的把这里门道都细细说了一遍,赵父琢磨着真是摆摊还是要找这人打交道,索性,一咬牙,又给了五十文,里里外外就花了一百一十文。
家里被这么一弄,今年挣的秋菜钱没剩下什么了。
赵母看了自家老头一副心虚的样子不知该说啥了,有时候这钱该花还是要花。
“就算去那摆摊子,咱们去哪弄那一两银子?家里最近这么多事,可没剩几文了。”赵母愁眉苦脸的说道。
赵父瞅了瞅瑜娘,瑜娘差不多猜到了,与其老爹开口还不如她开这个口,省得爹娘说出来尴尬,“爹娘,不如先拿王家给的聘礼垫上,等咱家赚了钱在放回去。”
其实好多人家俩闺女的嫁妆都没有对方给的聘礼多,大半人家都把婆家给的聘礼留下来,说好听是闺女孝敬的,难听点无非就是卖闺女了,像王家下的六两六的聘礼,有几个人家能原封不动的全给闺女做了嫁妆。
赵父和赵母当初收了这聘礼就当着闺女面保证,这聘礼全都给她添进嫁妆里,分毫不动,赵父赵母是心里愧疚,以前对闺女的疏忽,差点害死了闺女,这聘礼钱她们哪有脸收,瑜娘当时看着那聘礼的银子,心里也挺沉重的。
死物不如活物,一两银子也不过是织两个月的布就回来了的,瑜娘不觉得她的嫁妆会少了的,若是爹娘摆摊能挣钱,最起码,她和家人团聚的第一个年能够开开心心的,想想也颇是值了。
赵母不想动闺女的嫁妆,说好了的全给闺女,这动了算什么,那话都是放屁了不成!
赵父的确是打了闺女聘礼的注意,他也只是想诺着用用,若是赔了,就是砸锅卖铁也不会让闺女吃一分亏的离开这个家。
瑜娘看老娘犯起倔来,哭笑不得的,好声说道:“娘,你放心大胆的拿去,就是挣不回来不还有闺女织布能赚回来嘛,真就是王家来退婚咱家也能还起这个银子。”
赵母听闺女的话一下子急了,拍了闺女一下,“瞎说啥呢,娘是因为怕那个不动这银子的么,你个傻子。”
赵父咳了咳,老婆子啥意思,闺女傻,那是他算计闺女了?真是赔了,他年后就去县城干苦力,说什么也得把这一两银子挣回来。
☆、第四十八章
开弓没有回头箭,赵父都花了一百一十文,真就白白打水漂,赵母估计一个月也睡不着,真就把粮食贱卖了,她也不愿意。
又有瑜娘在边上圆话,赵母最后一咬牙一跺脚,就去摆摊去。
话又说回来了,光说摆摊,可做啥吃食咧?
瑜娘想了想,娘包的饺子香的很,不是说那些人都喜欢汤汤水水热热呼呼的嘛,饺子就在好不过了,喜欢汤水的就水饺,喜欢干吃的就蘸蒜酱,现煮饺子再好吃不过了。
瑜娘把自己想法说了后,赵母一拍腿,“就按瑜娘说的弄。”
赵父点头,这样也行。
“不是说还有商队会买干粮么,不然娘在烙饼。”瑜娘说道。
“烙饼?那玩意商队能买嘛。”这饼凉了后硬的咯牙,不热着吃哪里能行。
瑜娘摇摇头,“不是油饼,娘可还记得小时候每到秋后咱家都去后山采熟透的山丁子,你回来把山丁子杆成果泥做馅烙糖果馅饼吃,酸酸甜甜的,那会儿我和阿姐一次能吃三张呢。”
自打李氏进门,赵母也没心情弄这些新鲜玩意儿了,这么被提醒,赵母也乐了,闺女嘴馋,家里穷,她想尽办法给孩子们弄吃的,赵母眼睛发热的摸着瑜娘,“你不说娘都快忘了。”
“那饼子咱弄发面的,凉了也是酸甜软乎的,没死面的硬,又开胃又好吃,没道理卖不出去。”瑜娘还没注意到赵母的变化,一心思想做什么吃食摆摊子。
想想上次那鸡蛋汤都能卖钱,瑜娘又说道:“这样一来,咱家还可以弄蛋花汤,不爱吃饺子的,可以要两个饼子就着蛋花汤吃不是。”
赵父眼睛一亮,“可不是,我和瑜娘上次在县城,那蛋花汤稀的跟那啥似的,还能卖钱呢,咱弄得浓点,一文钱一碗,这驿馆外面的摊子卖的都贵。”
赵母不想爷俩看出她想大闺女了,省的她们爷俩跟着难过,强笑着点头,算是答应了。
这摊子自然是早摆早好,这会儿粮商都在驿馆落脚呢,正好赚她们些钱,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