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笑了笑,露出一口白牙。她有着黝黑的面孔,但眼睛却很亮,尤其是笑起来时,紧接着她从地上拿起一块小黑板,只见上面工工整整写着几个字。
新鲜桑葚
人工采摘
3元一斤
5元两斤
字迹遒劲、笔笔生动,梁忱低赞了声好字:“给我来两斤。”
他自己没吃过桑葚,但也吃不了两斤,这么做无非就是想照顾对方生意。
女人麻溜地称了两斤,看那份量,只会多不会少。梁忱拎着东西走在街上,给潘允文发消息,后者极为震惊。
潘允文:我去?这么良心??
梁忱:嗯
梁忱:本来我都做好被宰的准备了
潘允文:谁知道老板是个好人对吧?
梁忱:看着很淳善
这边镇上,既有汉族,也有藏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其中,藏族居多,汉族其次。
梁忱走在街上,手中拿着几样小玩意。街口有家民族酒吧,是外地人过来创业,梁忱要了店老板的联系方式,打算之后去那里帮忙,或者驻唱。
没一会儿,雪停了,梁忱摘了帽子,用纸巾擦干净上面的水,走到一个巷口时,忽然听见一阵激昂的二胡声。
穿过这条巷子,应该到了小镇的内街。中间一条河,两边是各种茶馆、网吧、饰品店。
这边应该是新装修出来的,跟小镇的整体风格不太像,店内的老板大多都是外地人,店里有很多游客。
不远处的桥上,坐着一位老人,他的面前站了一些游客。
老人拉的是一首《赛马》,二胡经典曲目。
此刻他沉浸在自己的音乐里,闭着眼,身躯跟随拉琴的节奏摇晃。
“好!”一曲毕,梁忱第一个鼓掌。
老人睁开眼,露出一双浑浊的眼球,似乎有些视力障碍,听见梁忱说话,得歪着头从某个角度“看”向梁忱。
“买背篼不?”
老人的脚边,放着很多竹编的东西,背篓、簸箕、筲箕……还有一些梁忱不认识。
“这都是您亲手编的?”梁忱问。
来这里玩的,如果要买东西,只会买手串、文创产品、民族服装这种有纪念意义、并且好带走的东西,任谁都不会对这种竹编的背篓感兴趣。
但如果是竹编的蜻蜓等小玩意说不定会更有市场。
见他拉完,看热闹的人都走了。
“买不买?”
不涉及拗口方言的时候,正常情况下,四川话他是听得懂的。
梁忱摇了摇头,想着对方可能看不见,又说:“我买这个没用。”
老人点点头,他的脖子微微有些前倾,眼球几乎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