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卫们押着俘虏回来,船舱里搜出不少胡椒,麻袋堆得像小山。
"分了!"李恪大手一挥,"每户侨民领两斤,剩下的运回长安!"
侨民们笑得合不拢嘴,扛着胡椒往岸上跑。
有个老侨民摸着胡椒袋念叨:"还是跟着殿下有奔头,以前商船过这儿,哪回不被抢?"
清理战利品时,杜明月发现了些橡胶树苗,根系还裹着湿泥。
"这能活不?"她捧着树苗问李恪。
"能。"李恪接过树苗,"让人往岭南送,那边气候合适,能种活。"他心里清楚,橡胶这东西,多一处产地就多一分底气。
晚上在船舱里,李恪铺开新画的海图。
图上用不同颜色标着暗流,还有个奇怪的板子,上面镶着几块琉璃,能测出星星的高度——是他按记忆改的牵星板,比原来的准多了。
"有这玩意儿,就不怕迷航了。"李恪调试着板子,旁边的星图上,星星的位置都标得清清楚楚。
秦红梅凑过来看,突然指着星图的一个角落:"殿下,这是什么标记?像个玉玺。"
李恪低头一看,星图边缘果然有个模糊的印记,画着个方方正正的东西,旁边还标着几行小字,像是坐标。
他心里咯噔一下——这难道是。。。玉玺的埋藏点?
传闻前朝有枚传国玉玺,在战乱时遗失,难道竟藏在这海外的某个地方?
"别声张。"李恪赶紧把星图折起来,"这事先记着,回头再说。"
海风从舱门吹进来,带着股胡椒的香味。
李恪摸着怀里的星图,突然觉得这趟护航,捞出的不只是胡椒和俘虏。
远处的海面上,残留的硫磺烟还没散尽,像条黄带子。
大食船的残骸在浅滩上歪着,成了新的"暗礁"。
而那枚可能存在的玉玺,像颗投入海面的石子,在李恪心里漾开了圈圈涟漪。
下一站,会是去找那枚玉玺吗?谁也说不准。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海上的风浪,还得继续闯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