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担对长鞭,稚子护学堂!”
各种添油加醋的段子迅速流传,成了长安百姓最解闷的笑料。
这场闹剧般的冲突,效果却出奇的好。
学堂里,孩子们看赵铁柱他们的眼神充满崇拜亲近,
读书声更响亮整齐了,仿佛要把那股护校的劲儿用在认字上。
工坊里的工匠和流民,干活腰杆挺得更直,劲头更足——
蜀王给他们盖房、做工、护着娃读书!这份恩情沉甸甸的。
几个原本忐忑的寒门先生,目睹了孩子们护校的勇敢,
感受到工坊汉子朴素的愤怒和支持,
心里的矜持化作了沉甸甸的责任。
老算学博士王孝通捋着胡子,眼里有光:
“民心可用,这学堂,大有可为!”
李恪得知事情,赶到学堂时,
正看到赵铁柱、王木头等几个半大孩子被众人围着,
小胸脯挺得老高,脸上还带着兴奋和泥土的痕迹。
他心中一动。
他走到人群前,朗声道:“今天的事,赵铁柱、王木头…你们几个,
临危不惧,护卫同窗,守护学堂,做得很好!
从今天起,学堂成立‘护校队’!你们就是第一批队员!
由秦管事派人,教你们队列纪律和护校职责!”
孩子们一愣,随即爆发出更大的欢呼!
赵铁柱等人激动得满脸通红,感觉从未如此荣耀。
然而,长安城的风暴并未平息。
第二天,太极宫,两仪殿。
气氛凝重。李世民坐在御座上,眉头微皱。
长孙无忌手持玉笏,一脸痛心,声音洪亮地奏道:
“陛下!蜀王李恪,放纵城南流民行凶,殴伤良家子弟,
致崔氏子卢氏子等人伤重受惊,至今卧床!
此风断不可长!流民凶悍,聚众滋事,藐视法纪,
若不严惩,恐成长安大患!
臣恳请陛下,严查蜀王,约束流民,以正国法!”
他话音刚落,李恪一步跨出班列,脸上没有慌乱,反而带着凛然之气。
他双手捧起一份文书,声音沉稳有力:
“陛下!儿臣查明!昨日城南义学之事,
实乃崔、卢等数名子弟,纵马携仆,擅闯儿臣奉旨所设、